
作者 / 价值能源
来源 / 价值能源
据俄新社和塔斯社9月2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2日向记者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已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将每年经蒙古国向中国运输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期限为30年。
米勒表示:“基于俄中蒙领导人的公开声明,三国今天签署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内容涉及修建途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和‘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
公开资料显示,中俄2006年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两国计划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其中“西伯利亚力量-1”天然气管道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4年9月开建,起点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终点为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中俄边境,全长约3000公里。2019年12月2日投入使用,2022年12月21日,“西伯利亚力量-1”天然气管道线路科维克塔-恰扬达段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西伯利亚力量-1”管道全线贯通。
根据2014年俄气与中石油签署的协议,“西伯利亚力量-1”管道计划每年向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2020年输气量达到41亿立方米;2021年增长到104亿立方米;2022年为154亿立方米;2023年输气量为227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长了1.5倍。2024年9月20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表示,已提前将通过该管道对华输送天然气的供应量提升至合同规定的最大水平,即380亿立方米/年。
另一条西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计划经过阿尔泰地区,预计全长2000余公里。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东线已全线贯通的情况下,西线管道建设至今尚无进展。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因欧洲市场丢失,中俄两国开始加速就“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进行商讨。俄罗斯希望通过该项目在东方市场获取较高收益,一开始报价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而中国则希望价格更低,初期出价远低于俄罗斯,双方在此期间经历了多轮谈判。
除价格问题外,路线方案此前也是双方的分歧点之一。中国方案主张不经第三方,直接经新疆阿勒泰地区入境,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俄罗斯主推过境蒙古方案,年输气量为500亿立方米;此外,俄罗斯还提出过过境哈萨克斯坦接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方案,年输气量为350亿立方米。但蒙古作为过境国,希望借此获得运输费用、税收收入及能源转运基础设施投资。但蒙古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态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其曾公开表示加强与美国的联系是外交优先,又邀请菲律宾外长访问,想平衡中俄影响力,这给项目推进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终,中俄双方达成协议,米勒介绍,天然气价格将低于俄气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路线方面则采用了俄罗斯主推的过境蒙古方案。
据悉,截止目前,俄对欧天然气供应仅占欧洲需求的19%,相比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的40%大幅减少。欧盟委员会计划将在今年6月就第17轮对俄制裁方案进行讨论。据悉,布鲁塞尔希望在2025年底前禁止新的俄气交易,并在2027年底前终止现有协议下的进口。
相反,俄罗斯目前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国。此前,俄方曾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或有望取代“北溪-2”管道。
今年5月,分管能源工作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提到,俄罗斯和中国就“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谈判取得了进展,“两国领导人已指示加快推进该项目”。
9月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同日,俄罗斯和中国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