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携手迈向聚变时代,多国代表共商清洁能源蓝图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4  来源:中国核工业  浏览次数:36

e881eb2e-b741-4f0a-a1b6-093178064135

近日,在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二次部长级会议期间,各国部长或授权高级别代表分享了本国聚变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进展与展望,共同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全球聚变能源发展蓝图。

哈萨克斯坦代表强调了科技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性。哈萨克斯坦已成立专门的机构推动未来科技发展与国际交流。同时他介绍,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支持下建成了一台用于材料研究的托卡马克装置,该装置可测试未来聚变装置的先进材料、开展相关研究,为 ITER 等国际项目提供支持。他表示,哈萨克斯坦支持中国提出的倡议,愿意加入联合项目以推进聚变研究。

作为唯一一个与欧洲双向互联的非洲国家,摩洛哥代表阐述了明确且坚定的国家战略: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发电占比提升至52%以上。她指出,聚变商业化在实现净增值、技术不足、监管框架和融资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认为核聚变必须能够与高性价比的可再生能源竞争。因此,摩洛哥呼吁通过国际合作、教育交流和监管融合来共同推进技术进步。

沙特阿拉伯代表指出,世界正处于寻求安全可持续能源的十字路口,沙特阿拉伯在“2030愿景”的指导下,正致力于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而核科学技术处于核心地位。他特别强调,聚变的追求是一项全球性科学实验,必须确保其成果能以公平方式惠及整个国际社会,并重申安全、透明与核不扩散是仍然是指导所有核活动,包括聚变的研究和研发的基本原则。

ITER总干事向大会报告了项目的积极进展。在过去的两年当中,ITER重建了与法国核安全局之间的信任。在未超预算的情况下,ITER在2024年超额完成了35%的工作,并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加速,完成量较2024年提升60%。此外,他指出了核聚变商业化道路上的三大核心挑战:成本控制、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工程难题以及氚的自持循环。他强调,必须通过公私合作、国际合作、培训下一代人才和构建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来应对这些挑战。

俄罗斯联邦代表回顾了苏联及俄罗斯在托卡马克概念提出和ITER项目发起中的历史性贡献,并表示全面履行了在ITER中的财政与开发、制造、交付25套托卡马克系统的义务。他介绍,俄罗斯正在国家层面推进一个基于高温超导体的新一代托卡马克项目,该项目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所属的机构与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各研究所以及国内顶尖大学合作开发。

阿尔及利亚代表介绍,阿尔及利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关键领域的研究,同时大力投资教育、培训和研究,坚信人的能力是有效促进核聚变未来的基础。阿尔及利亚呼吁建立新的“多边主义”,确保所有国家,特别是非洲大陆,能够公平获得核聚变知识与技术,使其成为缩小全球差距的强有力的工具。

泰国代表介绍, 泰国“托卡马克1号”已于2023年建成,这是东盟共同体的首个托卡马克装置,是地区合作与中国支持的成果。自2015年以来,泰国一直是东盟等离子体与核聚变学校的所在地,致力于为东南亚地区培养青年科学家,体现了其作为地区合作平台的承诺。

英国代表介绍,英国正投资超过25亿英镑发展聚变行业,目标在2040年建成基于球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的原型聚变电厂——STEP。英国立法明确了核聚变监管框架,为业界提供了明确的投资信号。英国鼓励IAEA制定国际聚变安全标准,并加强内部对聚变工作的协调。

欧盟委员会代表的发言系统阐述了欧盟的整体战略。作为ITER项目的最大出资方(占比45%),2027年欧盟总投资将达102亿欧元,欧盟委员会还将投入56亿欧元以在2034年之前完成ITER的建设。除此之外,欧盟委员会还计划在2028-2032年间额外投入14亿欧元,加速聚变能在欧洲的工业化发展。欧盟即将推出的全面聚变战略将聚焦于四大目标:建立全面的治理体系、打造技术基础设施与供应链、构建充分的监管框架、培养熟练的人才队伍。

1333ddd5-9eb0-445e-8058-4a66eb3703ed

多国代表围绕聚变能源的发展路径与合作前景阐述了各自立场。巴基斯坦以极端气候为例强调能源转型紧迫性,并介绍了其聚变路线图与国际合作;德国展示了其在托卡马克与仿星器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呼吁全球合作;巴西重启国家聚变网络,推动装置升级与激光技术研究;法国作为ITER东道国,强调该项目对科技验证与国际合作的意义,并呼吁务实推进。

此外,约旦、捷克、纳米比亚、瑞士、马来西亚、匈牙利、智利、尼日利亚、韩国与荷兰国家代表也分别从能力建设、法律法规、资源利用、区域合作与人才培养等角度,表达了参与全球聚变治理、推动技术普惠与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共同意愿。

从会议中得见,国际社会对聚变能源的态度已从纯科学研究转向工程化与商业化探索的共识;其次,国际合作被视为不可替代的基石,但合作形式更趋多元,涵盖国际大科学计划(如ITER)、区域联盟(如阿拉伯、东盟、拉美)和灵活的公私伙伴关系;最后,核聚变监管框架、人才培养和技术共享,已成为与核心技术研发同等重要的议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