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山东的油气行业也将失去一抹靓丽的颜色。
山东 石油 炼化
共1724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木头
如今,山东走在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值得注意的是,在轰轰烈烈的变动之下,这个勇于改变的省份虽然没有诞生像长庆、大庆一样的“超级油田”,但早已成为整个石油行业的中流砥柱。没有山东的石油行业也将失去一抹靓丽的颜色。 在建国70周年之际,山东对中国油气行业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01
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目前,山东已经形成了以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为主的油气勘探开发主体,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2018年山东省生产原油产量2231.4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2018年全国原油总产量为1.9亿吨)的11.7%。在全国省级单位中,仅次于陕西、黑龙江、天津、新疆,位居第五位。
02
第一炼油大省
山东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炼油大省。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1亿吨/年,占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28%。地方炼油产能1.3亿吨/年,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2018年山东省汽油、柴油、燃料油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各大省份首位。 2018年山东省生产汽油2788.6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几乎相当于辽宁、广东汽油产量之和。
03
处于巨变中的山东油气行业
尽管山东在中国油气行业中举足轻重,炼化企业众多,但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实现炼化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10月,山东省印发了《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截止2018年,维持正常或间歇生产(剔除长期无效产能)的山东地炼有51家左右,其中,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年以下炼厂占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年以上的地炼仅占20%左右。这也意味着着,在未来3到6年将有近80%的山东炼化企业将被整合转移,现有总产能的30%左右将被压减。在此形势下,山东炼化行业迎来了一个巨变的时代。先是在2019年8月19日,山东省烟台市生态环境局龙口分局发布的《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称,2019年到2035年,将在山东烟台建成原油加工能力6000万吨/年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87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整合山东地炼行业,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随后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东营、淄博、日照、德州、滨州等地9家地炼企业已达成整合意向,合计常减压加工能力2500万吨/年,拥有进口原油使用配额1480万吨/年。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这样的行动将会越来越多,随着整合、改革的深入,山东地炼行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放眼全国,庞大的山东地炼的转型,势必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