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LNG协会年会上,笔者向韩国天然气公社(KOGAS)的中国区总裁郑哲祐提出两个问题,第一,韩国是否有兴趣支持中国的枢纽价格成为亚洲LNG乃至天然气价格基准?第二,KOGAS是否有兴趣对中国天然气枢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
郑哲祐总裁对问题做了积极的回答,认为为了亚洲LNG 进口国公民的利益应该消除亚洲地区的LNG溢价;为了达到消除溢价的目的,需要在亚洲地区形成像HH、NBP一样的枢纽价格。郑总强调亚洲地区只有拥有多样的天然气(LNG、PNG)供应源和大量天然气需求量的地区才有助于以枢纽价格进行贸易,中国政府在上海期货交易所设立了天然气期货市场,为亚洲天然气统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机会。
关于第二个问题,韩国天然气公社很愿意同亚洲国家一起为亚洲地区天然气枢纽价格的形成努力。2011年中石油和韩国天然气公社老总经过两次深入面谈后,达成了为亚洲地区形成独立于油价的天然气价格体系努力的共识。作为其中重要一环,2011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亚洲LNG购买商论坛,今年12月在印度将举办第二次论坛。这也可以看作是亚洲购买商共同努力的果实。
在理论上,中日韩三国进行合作才是消除亚洲天然气溢价的最优选择。2012年世界LNG进口的前三名分别是日本(8730万吨)、韩国(3680万吨)和中国(1440万吨)。中日韩的交易量之大,指定一地成为价格基准并非难事(历史原因导致当前亚洲的LNG交易价格基本是按日本的原油清关价格为基准)。那为何不见中日韩的合作?答案也许很简单,当前阶段的政治现实决定了中韩和日本无法合作,中韩合作成为消除亚洲天然气溢价的最现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