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何帮助员工成长
Q1:如何帮助员工在心智、认知、学习力等方面有所成长?
欧德张答:
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首先,心智成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玻璃心,变得更皮实。在职场上,敏感脆弱是大忌。能扛得住压力、经得起批评,是心智成熟的第一步。
第二,不把自己当受害者,而是责任人。遇到问题时,抱怨环境、甩锅他人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成熟的人会想:“我能做什么来改变现状?”
第三,能够善待分离。团队里有人离开,或者需要调整人员时,管理者不能因为“分离焦虑”而犹豫不决——要么不敢辞退不合适的人,要么处理方式过于粗暴。学会理性面对人事变动,是管理者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个,要提升认知,关键是跨界学习。我特别推崇跨界学习,因为不同行业的思维碰撞能带来新的启发。比如:做B2B业务的,可以去研究淘宝的B2C运营,因为后者在精细化运营上往往更领先。
做二手车代理时,我们曾引入“私域管理”的思维(当时这个概念还没现在这么火),结果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创新。
认知的进步,往往来自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即便一开始方向模糊,但只要敢于尝试,就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第三,要提升学习力,关键就是“学习如何学习”。
真正的学习力,不是被动吸收知识,而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读书时可以“先猜后学”: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先讨论“德鲁克可能讲哪几个关键点”,再去验证。
电影研讨法:看《铁血教练》时,看到一半暂停,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教练,接下来会怎么做?”
创造学习场域:用互动、讨论、实践替代单向灌输,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总结一下,帮助员工成长,核心是:
心智上:培养抗压能力、责任意识、理性决策力。
认知上:鼓励跨界学习,打破思维定式。
学习力上: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而不只是“学什么”。
这样,团队才能持续进化,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02
如何规划职业路径
Q2:在业务部门和HR部门都待过,老师对于接下来职业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欧德张答:
如果同时在业务部门和HR部门工作过,建议优先往更高阶的业务岗位发展,至少做到HRBP(业务伙伴)。原因在于,业务岗能够更好地发挥你的复合优势。
业务岗需要对“事”负责,比如目标、业绩,而HR在大多数企业是支持性的角色,对业务结果的影响力有限。
你在HR视角上积累的对“人”的理解,能直接应用在业务管理上,比如团队激励、人才梯队建设。
优秀管理者需要“雌雄同体”,既能用业务思维推动目标,又能用HR思维管理团队。你的双重经历正是稀缺优势。
如果你想深耕HR领域,可选择以下方向:
路径1:HR→HRBP →OD(组织发展)→外部OD顾问,这条路适合喜欢从组织层面解决问题的人,比如设计人才战略、变革管理。
路径2:HR→COE(专家中心)→外部咨询顾问。适合专精某一模块,比如薪酬、绩效、文化等,成为领域专家后向外发展。
至于怎么做选择,还是要看你的兴趣,你是更享受“搞定事”还是“影响人”?
业务岗偏重“从事到人”(通过目标带团队),HR岗偏重“从人到事”(通过人效支撑业务)。
长期来看,当然是业务岗的天花板更高,HR岗需做到OD或咨询顾问才有同等话语权。
总的来说,如果有业务机会,优先争取:你的HR经验能让你比纯业务背景的管理者更懂“人”。如果选择在HR领域深耕,那么可以瞄准OD/COE方向:避免停留在事务性HR阶段,向战略层升级。
03
求“稳”还是“冲”,问自己内心
Q3:目前在一家小公司做中层有一年了,经常纠结于求稳还是去外面冲一冲,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欧德张答:
选择“求稳”还是“求冲”,关键在于工作是否能带来你成就感与价值感。
如果工作让你有成就感,自然愿意“冲”;如果毫无价值感,问题不在“稳或冲”,而在于是否该换更适合的环境。
所以更深一步,你要先问自己而非他人:这份工作是否让你有成就感?
赚钱固然重要,但人的长期驱动力还是来自价值认同。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评估当前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果缺乏,思考是否该调整职业方向,而非仅选择“稳”或“冲”。
出处(世界经理人),链接https://www.ceconline.com/leadership/ma/88001343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