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胜经 » 正文

泉城燃气五十年(一)当年的“奢侈品”这样走入千家万户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6  来源:大众网  浏览次数:802
  编者按:

    翻开济南燃气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与泉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代代燃气人在艰辛和困难中开拓奋进的历史。五十年来,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燃气人如今已步履蹒跚、头发花白,泉城也正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昂首迈进,新时代的燃气人正秉承老一辈燃气人留下的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开拓奋进,将一朵朵蓝色火焰伴随着燃气人的炽热深情送到了千家万户。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逐步揭开这50年燃气发展的层层面纱……

  

  1986年3月,济南第一条煤气管道开工典礼大会召开,3月25日,正式奠基开工

   

  20世纪80年代的煤气本

  

  20世纪90年代,济南管道煤气公司就已经开始举行进社区服务活动,宣传安全用气常识

  

  张良佑

  10月21日中午,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乐山小区居民曹英打开燃气灶,为一家人做起了午饭。对她来说,拧开燃气灶就有火苗冒出,这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上世纪60年代,济南人做饭、取暖都是烧块煤或蜂窝煤炉,人们连煤气是何物都不知道。50多年来,燃气从稀罕物逐渐变成了每家每户的生活必需品,一路发展而来,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50年前

  四个单身汉,建议引进液化气

  “我给济南百姓从北京背来了第一瓶液化气。”说到济南燃气的发展历史,现年已经83岁的张良佑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的燃气,直接管道输送到家中,拧开阀门就能有,想当年,弄来这罐液化气可是不容易。”

  直到现在,他还是难以忘记1967年12月那个冬夜。那天,他和几个朋友闲谈说起北京有居民已经可以用液化石油气烧水做饭了,非常方便。“当时都住在西门东流水街的规划设计室宿舍,四个人都是单身汉,那时候看到每天凌晨老百姓起来排队买煤,很困难,就想着能不能也让老百姓用上液化气,济南毕竟是省会嘛!”

  当天晚上,几个人就写了一封建议书,并签上了名。第二天,张良佑就拿着几个人签名的报告送到了城建办(现在的济南市建委),很快得到了支持。但是气从哪里弄?用什么装?

  几经辗转,当时一块在建议书上签名的刘炳南从北京一个轻工展览会上借来一个日本产的10公斤液化气钢瓶。“当时这个钢瓶里面还有一点残液,能点着,我们就在办公室里烧了第一壶水,当时大家还小心翼翼的轮流着喝,怕有什么问题。”张良佑接受采访时笑着说,当时在业内引起了轰动效应。

  钢瓶有了,气从哪里弄?1967年12月底的一天,天气很冷,张良佑穿着大衣跨着气瓶便上了公交车,然后转乘火车只身北上。

  “因为我曾在北京上大学,对北京地理交通很熟悉,就自告奋勇到北京想办法灌一瓶气回来。那时候安检也没现在这么严,我就把气瓶用麻绳跨在肩上,外面穿上大衣盖着气瓶,顺利通过安检后,为了防止气瓶滚出来,我又把气瓶放到座位下用脚挡着,保持这样的姿势坐了8个小时的车到了北京。”下车后张良佑又像跨包袱一样转站了几辆公交车,步行了三里地,一路颠簸着来到了灌装站。

  到灌装站时就已经傍晚了,眼瞅着要下班了。“当时工作人员还说这是哪来的这么一个土老帽,看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也就给我罐上了。”为了第一时间让济南百姓使用上液化气,张良佑赶紧打叫来一辆车,直接到了货站,却被货站的人告知这是危险品,得五天之后再办理发货。盯着满满的一罐液化气,张良佑犯了愁。

  “当时有个同事叫徐聪,他家是北京的,就又把钢瓶拉到了同事家,让家人帮忙发货。”来不及多想,张良佑住了一晚,第二天买了一台煤气灶背着回到了济南。“有了煤气灶,每天就盼着气瓶回来哩。”

  半个月后,钢瓶到达济南,开始了它的“奇幻之旅”。“当时我们蹬着食堂的三轮车,拉着这瓶液化气到济南日报社和济南市计委煤建公司的煤球厂等单位去宣传,每到一处就人山人海。”当时的煤厂工人还说:什么时候用上它,就再也不用砸蜂窝煤了。

  40年前

  限量供应的煤气,家里来客人才舍得用

  “就是这一瓶从北京灌回来的液化气,打开了济南燃气发展的大门,给山东各城市的燃气事业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张良佑说。

  10月20日下午,关欣欣拿出手机,从网上简单操作了一下,500元燃气费便充到了她的账户中,“洗澡做饭都得用燃气,现在充值可方便了。”作为“85后”,在关欣欣的印象里,从没为燃气发愁过,“就像水、电一样,燃气也是最普通的家庭必需品了。”

  但在张良佑的心中,人们对燃气的需求,曾经是另外一番样子。“当时虽然罐回了气,但气源没法解决。听说胜利油田有,就又去东营寻找,结果被告知要去国家石油部联系,但无奈到了之后落了空,液化气的工作就暂时搁浅。”

  1968年7月,天桥区一化工厂搞一个项目,剩下了一些丙烷“下脚料”。9月1日,济南市科技办(现在的科技局)在此基础上开始筹备成立液化气小组,张良佑第一个接到通知,很快报到后他便开始了液化气推广筹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69年年底20户用户可以正式免费试用。

  一直到上世纪70至80年代,是液化气发展期。那时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生活物资都要凭计划供应。煤气在济南人心中是绝对的奢侈品,要想拥有灌装煤气,得有煤气本才行。而煤气本是政府主管部门按计划配给的。那时候,谁家里要是有一本珍贵的煤气本,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限量供应的煤气瓶平时是舍不得用的;日常家里做饭都是烧块煤或蜂窝煤,只是家里来了客人时,做父母的才会点燃煤气灶。

  “试点工作开展后,每天排队申请用户很多,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直到1988年管道煤气通气点火后才慢慢减了下来。”

  30年前

  管道铺进千万家,不需再肩扛了

  曹英还能记得以前用罐装液化气时一次“尴尬”的情景,“那天老公请同事来家吃饭,我做着做着饭,就看那火苗不旺了,最后只能烧了一壶开水,放到盆子里,又把煤气罐放到里面,这才勉强做熟一顿饭。”

  有了管道煤气后,这种尴尬再也不会出现。1979年,济南开始酝酿建设管道煤气。当时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使用管道人工煤气。“当时就去东北和国内五个城市参观调研,国家的政策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煤气事业。” 从1980年到1984年,省市领导积极协调济钢等多地气源问题。经过前期协商准备,1985年,济南管道煤气工程正式立项,1986年,济南开始筹建管道煤气工程,利用济钢炼钢时产生的焦炉煤气修建了第一条管道煤气,当时,济南第一条煤气管线从济钢出来,沿工业南路到解放路,然后供给山大新校用气。

  1988年6月24日下午,一团蓝色火焰在山大新校宿舍300户教职员工家中燃起,这也标志着济南管道煤气正式起步。当时受气源条件制约,主要供应市区东部,以山大新校宿舍区为核心自东向西辐射周边部分居民区。1992年济南管道煤气公司成立,一直到20世纪末,济南的能源动脉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18年前

  天然气登上“舞台”,让泉城既清洁又有温度

  2000年4月,济南市引进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为济南管道燃气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此后,天然气渐渐代替人工煤气走上主角位置。

  2005年2月,原济南市管道煤气公司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实现整体合资,主要负责市区纬二路以东近500平方公里区域管道燃气供应。燃气送到每一户家中,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济南港华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危旧燃气管道及设施改造工程,耗资超过4亿元对辖区400余公里灰口铸铁危旧管网全部改造为寿命超50年的钢管和PE管,直接受益用户超过10万户。尤其是2017年6月,随着济钢生活区天然气置换工作顺利完成,济南港华成为济南市唯一一家提前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公用事业企业,也标志着为济南服务了30年的焦炉煤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燃气方便了千家万户。回顾济南燃气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自下而上、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这是济南燃气发展的独特之处。”已经退休多年的张良佑说,他一直关注着济南燃气事业的发展,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2006年济南燃气协会成立后,张老又到燃气协会给年轻一代无偿授课,让精神代代相传。“现在济南燃气的发展越来越智慧化、人性化、便捷化,我心里感到很开心。看着年轻的一辈人在燃气服务的路上越走越远,着实为他们感到自豪。希望他们继续做好燃气服务,让济南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温暖。”

  近两年来,济南港华燃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打造“泉城蓝天”、保障城市用气、守护冬季温暖、建设“智慧燃气”、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城市提升等工作中,始终砥砺奋进,走在前列。

  “从煤饼到液化气,从人工煤气到天然气,老一辈燃气人倾注了心血,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初心就是服务老百姓用气、提升济南省会城市首位度,我们一定将这种初心传承好,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做好城市燃气供应、保障泉城蓝天等工作,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为省会龙头扬起来、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换泉城继续努力奋斗!”济南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海英说。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