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如何发展?《展望》指出,在新政策情景中,每种燃料的全球需求都会上升,化石燃料仍然占一次能源总需求增量的一半还多,石油在一次能源结构中仍然是主导燃料,到2025年左右对煤炭的需求一直增长,然后在《展望》剩余期内会缓慢下降。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化石燃料。
《展望》认为,非经合组织国家占预测的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93%,反映出其经济活动、工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中国的能源需求在过去十年大幅上升,占预测的全球能源使用增长的36%,需求量在2008年至2035年间会上升75%。到2035年,中国占世界能源的需求会从今天的17%上升到22%。印度是到2035年全球需求增长的第二大贡献者,占增量的18%,《展望》期间其能源消耗增加超过一倍。不过,出席发布会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展望》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但对中国有关消费需求数据的引用还不够严谨,与官方的数据以及已经形成的数据还存在差距。这些数据加起来,对包括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内的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和消费的强度有点夸大。
对于油价,《展望》认为,在新政策情景下,2035年国际能源署原油平均价格会从2009年的60多美元/桶上涨到113美元/桶(按2009年美元计算)。石油需求继续稳步增长,到2035年达到约9900万桶/天,比2009年高出1500万桶/天。而石油输出国组织将成为最主要的产量贡献者,到2035年全球原油一半的产量将来自他们。
对于天然气的发展,《展望》持乐观态度,指出在未来20年至25年间,天然气肯定会在满足世界能源需求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到2035年,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达到4.5万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加1.4万亿立方米。中国的需求增长最快,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增长,而且在数量上最多,到2035年占全球需求增长的五分之一多。
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展望》则认为不太乐观,认为哥本哈根协议中各国宣布的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整体上与全球气温增长限制到2摄氏度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要实现2摄氏度的目标,必须在到2020年这个期间大力落实减排承诺并且之后要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