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中日应尽早解决东海天然气问题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06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690
      中国和日本的政府机器往往缓慢运转,但在修复也许是两个亚洲强国之间最危险的关系裂痕时,这些机器似乎完全停转。
  一年多以前,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共同开发东海争议水域的天然气储量。但双方官员迄今仍未举行认真的会议以细化实施方案。
  这项2008年6月签署的协议迄今没有后续动作,这令人不安。多年来,亚洲两大能源消费国为天然气储量而不和,一直被视为一项安全隐患,即使这些储备藏在海底,也丝毫未能降低其危险性。如同法德亲睦对欧洲的重要性一样,稳定的中日关系对亚洲也非常重要——但由于诸多历史问题尚未解决,加上中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必然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影响,实现中日友好的难度要大得多。
  但更令人不安的是,鉴于中国的实力逐渐增强,人们将天然气开发进展缓慢的责任主要都推到北京头上。过去12个月,日本政府首脑在定期的交流期间,再三提及对这项协议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但中国方面一直拒绝坐下来进行任何认真的商讨。
  因此,仍不清楚双方会如何实施对协议划定区域天然气储量的联合勘探,并最终进行开发,也不清楚日本公司能否投资于有争议的中国天然气项目。
  “他们何时准备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行动,我们不得而知,”一位熟悉相关事务的日本官员表示。他说,最大的障碍似乎是北京决策者对于公众舆论的担忧。
  很难否认,许多中国人对于向日本作出领土让步的观感高度敏感。去年的协议达成后,中国网民立即抨击它为“卖国”条约。
  今年,中国会迎来一系列颇具政治敏感性的周年纪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89年天安门镇压事件,1999年镇压法轮功——值此之际,中国领导人的神经尤为紧张。日本一名官员宽容地说:“他们现在不愿渲染(天然气)问题,这十分合乎逻辑。”
  不过,东京对拖延也有一定责任。日本决策者往往愿意在民族主义压力面前退缩,他们基本上愿意让中国搁置天然气协议,而不敢引起本国右翼分子的愤怒——这些人宣称,日本才是遭到出卖的一方。
  日本官员将2008年这项协议本身视为某种成功,因为它表明,北京至少默认有必要针对日本的主张进行交涉,日方主张,两国专属经济区的边界应当是两国之间的“中线”。中国则主张,以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为依据划分专属经济区,这样边界更靠近日本海岸线。
  在另一项领土主权争议中,日本不愿做出可能增强中国政府地位的任何让步。争议领土是一组无人居住的岛屿,在日语中称为尖阁列岛(Senkaku),在中文中则称为钓鱼岛。
  不过,双方官员都可以合理地辩称,即使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签署天然气协议本身,也为一个长期溃烂的外交脓疮排出一些毒素。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时殷弘表示,尽管双方显然都无意做出进一步让步,但他们至少有决心避免升级。“处理手段很成熟,”时教授表示。
  不过,近来一些事件也提醒人们注意不作为的风险。日本抱怨中国在协议划定区外进行勘探。中国海洋调查船出现在日本控制的钓鱼岛附近海域,日本随后派遣装备直升机的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常驻该处海域,双方都向对方提出了抗议。
  因此,中日都有很好的理由用行动兑现中国总理温家宝的高调。温家宝2007年承诺,“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即使这片海域内人们吹嘘的天然气储量未令人失望,也很少有人相信,这些资源为任何一方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抵得上和平、友好的商业合作所带来的潜在收益的一点零头。
  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及其相对经济优势不断受到侵蚀,日本最好还是尽早切除中日关系中所有的坏痈。
  对于中国而言,采取不妥协的态度只能进一步激起国际上对其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担忧,尤其是近月来,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语气趋向强硬。
  去年达成协议并非易事:较温家宝与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Shinzo Abe)2007年秋设定的最后期限,已经迟到了半年多。如今,双方领导人应当设定一个新的期限将其付诸实施,而且这一次他们应当确保遵守这一期限。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