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多能互补绘就涩北气田转型新图景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9  来源:中国石油报  浏览次数:24

图片
图片近年来,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指引下,采气一厂锚定油田公司“1346”工作思路,以打造高原绿色气区为目标,构建“光伏+气改电+余热回收”多能互补体系,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高原气田绿色转型新路径。截至日前,清洁替代项目累计发电1855万千瓦时、节气202万立方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书写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增长的“涩北答卷”。



 

涩北气田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年均日照时长超3000小时,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为光伏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借云影天光,织就光伏矩阵”,站在9号集气站的连片光伏板阵列前,采气一厂基建项目中心主任张益华指着整齐排列的蓝色面板介绍道,“这一片光伏板,在夏季日照最充足时,一天能发3万多度电,足以支撑一个普通家庭约12.5年的用电需求。”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在涩北气田 6 个场站随处可见。


 

据统计,采气一厂6个场站已建成总装机规模达15.6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集群,投运后年发电量可满足气田13%的用电需求。


 

为保障光伏项目能够长期、高效、稳定运行,采气一厂从设备精细化运维入手,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精准排查故障隐患,确保光伏板、系统都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让戈壁上的每一缕阳光转化为推动气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赛道上,采气一厂的目光并未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坚持“统筹推进”,在“电”与“热”的循环利用领域同样实现了创新应用。据了解,采气一厂大力推动“气改电”项目,将三甘醇装置原有的依赖天然气加热系统全面替换为高效的电加热装置,并同步升级了智能温控模块等辅助系统,彻底告别对传统天然气燃料的依赖。最大限度减少生产环节自用气的消耗,将更多宝贵的清洁能源外输,保障下游民生用气,服务能源保供大局。


 

项目投用后,三甘醇装置彻底消除了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电加热更加稳定,装置运行可靠性提升约20%,年可节约天然气103万立方米,节省成本100多万元,实现了“降本、减耗、环保”三重效益。


 

余热回收项目则是将压缩机余热“变废为宝”,成功为员工公寓及值班室提供稳定供暖,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二次价值创造。该项目通过在压缩机系统与供暖管网之间加装高效换热器,约70%的余热转化为供暖能源。当高温压缩空气流经换热器时,其携带的大量余热被至导入至供暖循环水;加热后的循环水再通过管网分别输送至员工公寓与值班室,全程替代传统燃气采暖设备,每年可减少自用气30多万立方米。


 

从单一的光伏发电到“光伏+气改电+余热回收”多能互补体系的构建,从依赖传统能源到逐步实现清洁替代,一场能源革命正在高原气田发生着。


 

采气一厂将持续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用更扎实的举措守护高原生态环境,为守护高原绿水青山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清洁动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