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一个突发状况:在城市水源地附近,由于周边道路施工破坏了污水井,碎石进入管道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出现污水外溢、污染河道的风险。但几分钟后,实时监控的污水智慧管网平台就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及时确认处理,一场危机迅速化解于无形。
这是发生在嘉兴的真实案例。随着城市功能日益增加,加上极端天气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城市“负载”越来越重。如何为城市增强耐受度、适应性和快速恢复的“韧性”?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16个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嘉兴持续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加快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慧物业(社区)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2020年以来,嘉兴开展市政公用领域专项体检,全面排摸现状底数,以城镇污水、地下管线、燃气安全为突破口,加快破题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在嘉燃集团智慧燃气运营调度平台,4000多个点位的管道燃气实时供气压力和气体泄漏监测数据在屏幕上不断跳动,还通过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让隐患点清晰可辨。“我们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智慧改造,大规模布设的智能感知检测设备,让以前只能靠人工现场巡查才能发现的轻微泄漏等问题实现千里之外实时管控。”嘉燃集团信息中心主任许弢鸫说。此外,嘉兴在全省先行试点建设“燃气安全在线”瓶装燃气应用场景,通过远传系统、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将全市276万个钢瓶、649辆配送车辆、2582名从业人员、65万瓶装燃气用户全部纳入监管,大幅降低瓶装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率。
供气装上“千里眼”,供水也有了“顺风耳”。供水管道深埋地下,小渗漏点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易引发爆管甚至是地面塌陷,以前都得靠人工巡查。而2022年投用的智慧供水平台,能实时精准锁定微小渗漏。“我们大规模安装了噪声检测仪,一台仪器能24小时监听方圆150米的渗漏点,变被动抢修为主动预警。”嘉兴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信息办主任黄华勇说。据统计,嘉兴市本级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22年的6.47%降至2024年的3.95%,累计节水657万立方米。
在污水管理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大显身手。嘉兴市污水智慧管网平台通过对市区800多公里污水管网和179座泵站进行数字孪生建设,能生成管道淤积、雨污混接、冒溢风险等多张风险预警图。“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我们可利用实时管网数据的降雨量,预测未来2小时后可能发生的污水满溢点,让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时更从容。”嘉源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础设施要智能,社区管理也一样。在南湖区新兴街道运南社区,物业人员无需在社区现场实时巡逻,平台便可自动预警;安装了“小哥码”,外卖骑手用手机碰一碰即可进入小区……嘉兴将“新城建”延伸至社区治理末梢,构建全市域一体化的“嘉物管”数智平台,搭建物业监管、居民自治等场景,目前入库物业服务企业587家,小区业委会560个,1845个小区居民享受到智慧物业带来的红利。
眼下,嘉兴还在加速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座数字版的嘉兴城呈现在平台上,地上地下、室内室外都直观展现在眼前,不仅精准还原了建筑外观,还集成了建筑内部管线布局等许多细节信息。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在接入多部门数据,通过数据集成和算法,能及时知晓城市隐患、掌握居住环境变化,也可为城市内涝、镇村建设等领域赋能,打造一个城市智慧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