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秋季)”在北京举行。会上,睿咨得能源天然气首席分析师熊维发表题为《全球天然气基础设施: 供需双轮驱动》的主旨演讲,熊维表示,全球天然气基础设施正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供应与需求两端共同推动全球LNG市场向更加灵活的方向发展。熊维指出,全球LNG市场或将在2029-2031年间出现供应过剩,预计2032年后重新回归平衡。
熊维指出,全球LNG市场或将在2029-2031年间从紧平衡过渡到供应过剩,2030年达到峰值,预计到2035年重新回归平衡。在供应端方面,全球液化天然气项目投资近年显著反弹,尤其在亚洲和北美地区表现突出。北美多个大型液化项目陆续推进,持续投资推动了LNG贸易增长。卡塔尔凭借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继续巩固其全球LNG出口领导地位,预计到2028年,卡塔尔合同量将达到峰值。
熊维表示,在需求端方面,欧洲正处于LNG接收站建设的热潮,德国从无到有规划多个接收站,预计到2027年接收能力将翻倍。另外,德国正逐步从海上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转换为陆上设施。其次,东南亚地区如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国内天然气产量及周边国家的管道气供应增长乏力,对LNG进口的需求将大幅上升,从而为再气化设施的建设创造广阔空间。此外,埃及则因国内气田产量不足和区域供应风险,从LNG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并通过FSRU快速提升进口能力,以保障工业用气和能源安全。
熊维认为,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FSRU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欧洲、东南亚、埃及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将共同推动全球LNG市场向更灵活、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次会议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上海中远海运液化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下,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能源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及代表三百余人。会议聚焦“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市场形势展望、城市燃气行业转型、管网平衡管理、气电协同发展、生物天然气绿色核证、国际油气供需形势及贸易体系等热点议题,助力企业把握全球市场动态,促进天然气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