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重庆高温“烤”验下的民生守护:水电气供应“不断档”背后的三组镜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2  来源: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27
 “今夏重庆用电负荷连创新高,作为一个游客,担心到了重庆遭遇停电不能正常使用房间的空调。没想到,我在重庆玩了这么多天,一次也没遇到停水停电停气,高温下各项市政设施运行正常,真想知道重庆是怎么做到的。”近日,新重庆客户端人民来信交互应用平台收到一则留言。重庆是超大城市,保供任务艰巨,如何让水电气供应在高温天气保持正常运行?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时间:清晨7点
地点: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北城乐章小区
事件:电力高温应急演练
8月19日,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北城华章小区演练现场,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应急基干队员在施放临时电缆。
8月19日清晨7点,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内,值班员商科紧盯ECS应急指挥系统屏幕,突然弹出的红色预警信息让所有人绷紧神经——江北区华新街街道老旧小区北城乐章小区因主线路故障导致小区停电,38℃的晨温下,800余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刻不容缓。
“不是前段时间才更换了高压进线电缆,怎么又报警了?”看着商科满脸疑惑的表情,该公司应急基干队伍值班班长邓阳笑了笑,“别担心,这只是一场演练。”
“立即启动三级停电应急响应!”随着演练指挥长一声令下,7点05分,低压发电车驶出车库,5名应急基干队员穿着绝缘服,手戴绝缘手套,还有用于绝缘隔离的绝缘挡板,以及进行精细操作的绝缘扳手、绝缘剪等专业工具。与此同时,指挥中心通过ECS应急指挥系统向北城乐章小区物业推送临时停电通知,一场“双线作战”的保电行动全面展开。
7点15分,应急基干队伍抵达小区车库配电房。敖煜迅速召开班前会:“张松与赵冲携带万用表、绝缘手套排查线路,王鑫与王太忠配合驾驶员展开发电车电缆,我负责对接物业。”随后,应急基干队员迅速行动起来。
打开配电房大门的瞬间,热浪滚滚扑向队员们。狭小的空间密不透风,室内温度还要高于室外,温度计显示已接近39℃。张松和赵冲背着沉重的工具包,沿着滚烫的电缆桥架逐段检测。“这里!”通过排查,他们发现主线路03号接头温度超标,绝缘层出现焦糊痕迹。经快速诊断,故障系持续高温导致线路老化短路。
在小区路口,不少居民目光集中在这台12米长、30吨重的黄色车辆车身上。这是应急发电车,为小区提供临时电源。“注意角度!再左移5公分!”只见队员紧握电缆牵引绳,与发电车驾驶员王渝默契配合,将长度50米的粗壮电缆沿着车库入口接入配电房。
发电车卷盘上,电缆被缓缓拉出,随着队员的用力,电缆从卷盘上滑落,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张松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电缆的方向,确保它不会缠绕或打结。队员们沿着预定的路线,将电缆施放到配电房,每一步操作都显得有条不紊,电缆最终被安全地连接到配电房的接口上,为临时电源接电工作做好了准备。
“401低压总路开关已断开,应急电缆已接入,可送电。”应急基干队员将发电车电源接入目标线路,确保供电不断。随着地面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发电机组轰鸣声渐渐响起。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仪表盘,直到数值跳动平稳,小区配电柜指示灯次第亮起。“来电了!”值班员商科立即通过物业群发布通知:“发电车已接入,空调、照明可正常使用,主线路抢修正在推进。”
据悉,为保障高峰时段用电安全,全市电力部门组建了30多支24小时应急队伍,并适时开展针对老旧小区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时间:上午10时30分
地点:朝天门来福士广场
事件:燃气抢险应急实战演练
8月18日,渝中区来福士广场附近,重庆燃气抢修队员在演练现场的阀井里用工具关闭气源阀门。
8月18日上午10点30分,烈日炙烤着大地,地表温度直逼50℃。
在渝中区来福士广场,几名身着“燃气抢险”工装的“红岩燃小兵”应急抢险队员迅速抵达现场。
警戒线瞬间拉起,醒目的锥形桶在人行道上围出安全区域,重庆燃气集团渝中分公司在来福士广场展开了一场高温天气下燃气抢险应急实战演练。
“别担心,这只是一场演练,夏季气温升高容易导致管道材料膨胀,同时燃气的挥发性也会增强。我们以训备战,唯有常备不懈,方能防患于未‘燃’。”重庆燃气集团渝中分公司生产运行科科长江奕向路过的市民解释道。江奕干这一行二十多年,深知演练的重要性。
记者看到,该公司生产运行科抢险前站人员肖童身着厚厚的劳保服、头戴安全帽,手持甲烷检漏仪,沿着预设的“疑似泄漏路径”对相邻空间、绿化带及管道上方进行扫描。
肖童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水,双眼紧盯仪器屏幕,不放过任何细微的浓度变化。
短短几分钟,检测仪显示屏上甲烷浓度数字陡然攀升,在来福士广场左侧人行道上,精准定位泄漏点坐标!
“立即关闭气源。”锁定漏点是第一步,快速切断气源是防止险情扩大的关键。江奕立即发出指令。
另一名同事王云苡携带专业防爆工具,迅速奔赴附近阀井。
警戒线瞬间拉起,醒目的锥形警示桶在人行道上围出安全区域,向周围市民警示着“潜在的危险”。
沉重的井盖被打开,王云苡沉稳有力地转动操作杆,整个关阀操作干净利落。
此时另一组抢修人员已集结完毕,携带电焊机等专业设备抵达破损管段。他们密切配合,精准开挖作业坑、强制通风降低燃气浓度……
一系列动作高效协同。按照演练计划,演练队伍4小时内完成从开挖到完成高质量修复,一次性通过气密性检测,恢复供气。
“高温是对设备稳定性和人员意志力的双重考验。”渝中分公司生产运行科江奕在演练总结中强调,“只有将每一次演练都当作真实战斗,才能在真正危机来临时,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策、行动有速,为城市燃气供应保驾护航。”
演练进行的同时,一场真实的险情警报骤然响起——大渡口晋渝绿岛小区3栋某居民用户家中因燃气管道锈蚀发生燃气泄漏!
重庆燃气集团大渡口分公司生产运行科抢险班班长刘瀚林立即带领队员,携带专业设备火速奔赴现场。
抵达漏气点所在的单元楼下,抢险队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障碍。
楼下住户出于对家中装修可能受损的担忧,拒绝开门配合抢险人员进入其家中进行必要的天花板破拆作业。“楼上的管子漏气,跟我们楼下有什么关系?要是天花板被砸坏了谁负责?”住户态度坚决。
面对紧闭的大门和激动的情绪,抢险队员隔着门耐心解释:“老师,请您理解,燃气泄漏无小事。立管贯穿整栋楼,泄漏的燃气不仅会威胁楼上楼下邻居的安全,浓度积累起来,整栋楼的住户都可能面临严重风险。安全是第一位的!”
与此同时,闻讯赶到的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协助劝导,“燃气公司的同志说得对,年轻人你们应该更了解安全的重要性,之前别的地方有过教训,真是人财两失呀!”社区工作人员也做起了解释工作。
楼下住户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和配合的必要性,终于打开了门。
住户门一开,抢险队员没有丝毫耽搁。一名队员仰着头,手臂高举,从住户天花板处小心开孔;刘瀚林精准地操作切割工具,动作沉稳利落,准确无误地切除了已严重锈蚀的泄漏管段,并更换新的燃气管道;现场负责人则密切监控着每一个作业环节,协调内外队员的动作,确保切割、拆卸、新管焊接、紧固等步骤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经过六个半小时的连续奋战,晋渝绿岛的抢险工作顺利完成,32户居民的用气恢复正常。
时间:晚上8点
地点:渝中区七星岗纯阳洞小区
事件:“听漏工”为地下水管听诊
8月15日,渝中区七星岗兴隆街,自来水公司管网巡线人员头戴耳机,手持听漏仪、听漏杆开展地下供水管道听漏工作。
当天色渐黑,喧嚣的城市逐渐安静下来时,两名穿着橙色反光工装的水厂工人在街上显得十分特别。
只见他们手拿一根长长的金属杆,行走在大街小巷,寻找自来水管网线,将金属杆的一端贴在地面或管道上,另外一端戴着耳机凝神仔细听辨微弱声响。
他们是自来水管道的“听漏工”,负责倾听地下管网的“脉动”,确保城市供水“生命线”安全无忧。
8月15日晚上8点,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渝中营业管网所管网科工作人员雷桥和周志伟准时出现在渝中区七星岗纯阳洞小区,开始当天的听漏工作。
“别小看听漏,这是一个靠耳朵吃饭的技术活,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周志伟在这一行干了快十年,老一辈供水人的言传身教,让他格外重视工作的价值。
“正常流水声哗哗的,金属管漏水是‘呲呲’声,塑料管漏水声是‘咕咕’响,不同材质、压力的管道,漏声都有研究。”雷桥记得刚入行时,总是带着听漏仪钻进大街小巷,每天步行5公里,只为分辨0.1分贝的细微差异。
自来水管道端口在小区大门外,沿着狭窄的通道向里面延伸。
雷桥和周志伟侧着身,屏息凝神,金属杆的一头沿着自来水管线连续变换几次位置后,周志伟在地面上画了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并在圆里画了一个“×”。
“渝中区是老城区,管道比较老旧,管道建成的时间长。”周志伟告诉记者,“我们在可能有漏点的地方做上记号,同事们会来进一步检查,我们尽量精确漏点位置减少误差。”
记者注意到,雷桥手里还带着一把提钩用于撬开井盖。来到一处供水井前,雷桥娴熟地打开井盖,周志伟用设备半跪着听漏。两人配合默契,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里的检漏工作。“供水井内有主控阀门,如果埋地管道有渗漏,异样的声音可能会传导到阀门处。”雷桥说。
“我们听漏主要选择在夜晚,白天吵闹噪音大,晚上相对安静,好辨别管道中传出的轻微异响。”周志伟接过话头说。
据悉,在中心城区,被称为“城市血管”的地下供水管道如蛛网密布,仅重庆水务集团DN100以上供水管道长度就有8000多公里。正是这些夜间“听漏工”,用倾听的方式守护着城市的供水安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