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清洁能源,LNG被公认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因方便运输、机动灵活、安全高效等特性,正逐渐成为能源市场的“新宠”。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20-2030年间,中国LNG进口量年均增速仍会保持在10%左右,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LNG正成为各地布局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赛道。对于LNG赛道,烟台早有布局,正加快推进多个LNG基地建设,目标是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LNG供应储运基地。
作为烟台布局LNG产业的关键项目,同时也是全国唯一拥有独立作业港池、专用航道和专用锚地的LNG项目,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以下简称烟台LNG项目)正提速建设,预计11月30日前可完成接收站主体工程机械完工。
1
“超级工程”进入冲刺阶段
走进烟台LNG项目现场,记者看到,5座20万m³的巨型储罐巍然屹立,工艺装置区设备安装全面铺开,26.6万m³的LNG专用码头已具备靠船条件,3.18km的防波堤正在加紧建设中。

防波堤工程进入大面积抛石阶段
“我们项目一期设计能力是590万吨/年,共建设5个20万m³LNG储罐及配套工艺和公用工程设施,一座26.6万m³LNG卸船码头和1座5万m³LNG装船码头,管道气态外输量400万吨/年,装车外输规模50万吨/年,小型LNG船转运规模为50万吨/年。”中城乡(烟台)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LNG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洲介绍。
作为国家《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储运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的重点项目,烟台LNG项目自启动以来便备受瞩目。项目由烟台LNG公司投资运营,创新采用“国有资本搭台、相关资源混合”模式,汇聚了中港能源、烟台港、山东油气等核心力量,确保了项目的稳健推进。
据了解,山东省能源局将该项目列入全局一号工程,定期现场办公,推进项目建设。烟台黄渤海新区成立服务专班,实行“一对一”全流程跟踪服务,给予项目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项目接收站工程已累计完成整体进度的86.22%,配套码头工程已累计完成整体进度的98.72%,整个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最近这段时间,项目现场有1200名左右的工人全力赶工,国庆假期也将加班加点,确保11月30日前完成接收站主体工程机械完工。”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烟台LNG项目管理部项目经理黄辉介绍说。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提供天然气供应量84亿m³,年减排二氧化碳3095.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58万吨、氮氧化物11.62万吨、烟尘5.81万吨,相当于植树28.5亿棵。
2
可全天候接卸全球最大LNG船舶
由于LNG主要通过海运长途运输,港口和海运设施成为接收液化天然气的必要条件。
烟台LNG项目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能源补短板项目,战略意义重大。该项目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独立港池、独立航道和专用锚地的LNG项目,可显著提升LNG的输运效率,有效保障LNG的安全运输和转储。

防波堤工程建设
“烟台港西港区的区位优势更让项目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这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连接点,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海上门户,天然深水良港可保障大型LNG运输船全年通航。”王洪洲告诉记者,项目可全天候接卸全球最大26.6万m³LNG船舶,有力保障LNG的供应。
那么LNG究竟是如何运输和转储的呢?“我们接收LNG运输船来的LNG,运输船到达接收站后,由运输船上的卸料泵将LNG加压,通过卸船臂和卸料总管,将LNG输送至本站LNG储罐内存储。”烟台LNG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安全总监王斌介绍说,LNG储罐内设低温输送泵,将罐内LNG加压输送至低压LNG总管,送至高压泵,将LNG加压到高压外输压力,然后去ORV(开架式气化器)或SCV(浸没燃烧式气化器),采用海水换热或燃烧天然气升温的方式将LNG加热气化至0℃以上,最后进入调压计量撬进行压力调节和计量,最终进入到高压外输管网。“低压LNG总管的LNG也可输送至槽车装车台或码头进行液态装车外输或装船外输,满足周边市场需求。”王斌补充道。
此外,该项目采用全链条低碳运营模式,创新性开展LNG冷能回收利用,将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用于空气分离、冷库存储、低温发电等领域,为区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3
助力烟台站上“气源”最前端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定位。烟台也成为全国首批25个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初步构建起“核、风、光、氢、储、LNG”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2023年5月,烟台市人民政府发布《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当中提到“实施天然气供应‘海陆并进’行动计划”,推进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LNG)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LNG年接卸能力达到1650万吨,打造北方LNG供应储运基地。事实上,随着烟台LNG项目的提速建设,这一愿景正逐渐照进现实。

项目建设现场
从现实意义看,烟台LNG项目投运后年处理LNG能力可达600万吨,可转化约84亿立方米天然气,能有效填补华北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缺口,缓解“气荒”问题。
在赋能区域发展方面,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国际贸易、仓储、海上加注、城市燃气、发电、LNG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每年将带来超过500亿元的产值,为烟台本地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提供稳定清洁能源,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LNG气化后通过国家管网,可快速辐射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华北、华东地区,形成“覆盖千万人口、服务万家企业”的能源供应网络,而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可降低区域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供应韧性,为区域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还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远期预留了1000万吨/年以上的规模,为适配未来能源需求增长提供了充足弹性。”王洪洲说。
可以预见,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助力烟台站上LNG气源供应链的最前端。大量LNG将通过管道、槽车等多种渠道,输往烟台本地、山东省内、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华北。“绿色烟台”的发展之路,必将因这份充足的“气”源而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