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气瓶来源不明、超期未检,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石化区中队在对辖区企业食堂开展燃气安全检查时,发现部分企业违规使用来源不明的“黑气”瓶和过期未检钢瓶。执法人员当场暂扣问题气瓶,并联动燃气服务有限公司等正规单位进行专业收缴,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精准排查,隐患无处遁形
检查中,执法人员紧盯燃气来源、钢瓶状态、安防设施等关键环节,发现涉事企业存在三大问题:使用“黑气”瓶,无企业标识、无二维码等电子标签,充装记录缺失;不合格钢瓶,超期服役,部分气瓶超出检验年限,存在泄漏风险;放置数量过多,需要减少贮存数量,及时更换气瓶。执法人员现场责令企业立即更换正规燃气,并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强调“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
“服务+执法”双轨并行,长效管控
石化中队创新推行分级管理、协同服务、专人专责机制。风险分级,按隐患等级建立“红黄蓝”台账,对高风险企业重点“回头看”。源头管控,联合正规燃气公司提供正规气源订购渠道,设立企业服务群即时答疑。专人专责,推动每家企业设立燃气安全专员,定岗定责,以中队培训专员,专员带动企业员工培训。

教育为先,安全理念入心
针对企业燃气知识薄弱问题,石化中队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原则:组织专题培训,剖析“黑气”识别技巧、气瓶处置方法;发放《燃气安全手册》,结合典型案例解读法律责任;建立“企业自查+专项检查+执法督查”体系,推动安全意识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预防”。
“现在懂了,安全不能赌运气!”一名企业负责人培训后感慨。目前,相关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接入正规燃气服务。下一步,石化中队将持续深化“执法+服务”一体化机制,对辖区内企业开展不定期排查,坚决斩断“黑气”流通链,以严管厚护筑牢石化园区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