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的变局下,中国在世界燃气大会的舞台上奏响市场引力、绿色担当、创新发展的三重奏。
5万平方米的展馆里,中国在燃气行业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随处可见。“率真天然气行业专用AI大模型”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爱路恩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发展总监徐佳奇介绍,这款大模型集成的五个专业场景覆盖了燃气企业从前端气源采购到生产,再到日常应急处置的完整业务链条,囊括“源-网-荷-储”四大命脉。
“就像是给管网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AI通过数据分析,能精准预测各因素对能源生产的影响,实现能源生产的智能调度。”徐佳奇说,未来,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研发团队将朝着“黑屏调度”的目标继续前进。
“您可以把名片留下以便后续交流合作。”北京北控北斗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展台上,用于收集参展观众名片的亚克力盒子已经半满。
北控北斗燃气事业部副总经理方成告诉记者,在这届大会上首发的PPB级燃气管网泄漏高精准无人检测车是全球第一部L4级别的无人驾驶自动巡检设备,能检出大气中十亿分之一的燃气泄漏。换句话说,这辆搭载了高精度检测设备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车在检测精度和无人驾驶技术上都实现了行业顶尖。

北控北斗推出的燃气管网泄漏高精准无人检测车在第二十九届世界燃气大会首发。实习生 杨丽/摄
“我们的设备让成本低了,效率高了,效果好了。”方成说。目前,这款高精准无人检测车已在河北售出,将在下月交付使用。
如何破解“既要安全可靠,又要清洁低碳,还要经济可负担”的“能源不可能三角”?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看来,数字化和科技创新是最有希望的答案。
中国科技让燃气更加数智化、安全化,也推动中国在绿色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据了解,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杨秀玲介绍,北京也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持续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来,以年均1.5%的较低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5.2%的经济增长,有力保障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北京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不到60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成为中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
“我们创新集成了以固液废弃物处理、水达标处理、碳减排、土地复垦为核心的页岩气绿色开发技术与管理体系。”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技术员杨濛身后的展台上,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展览模型展示了中国石化从地下4000米开采页岩气的六大核心技术。杨濛说,六大核心技术中的第六项——页岩气绿色开发技术,创造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典范”。
“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的伙伴。”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许彤介绍,截至2025年,北京已成为全国天然气消费第一大城市、全球天然气消费第二大城市。“北京燃气集团的管网总里程大概有3.6万公里,每年能向北京的老百姓供应175亿-180亿立方米天然气,北京市天然气年消费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已经超过了35%。”

5月21日,参展观众在北京燃气集团智能焊接装备前驻足。 实习生 杨丽/摄
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北京燃气集团也在探索绿色转型之路,构建“N+1+3”供能系统,即通过融合“N”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由“1”套智慧中枢系统协同调控,为用户提供智能耦合的冷、热、电综合供能服务。目前,北京燃气集团已在园区、楼宇、工业等领域打造了百余个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供能面积达2700万平方米。
大会上,参展外企期望着找到更多中国合作伙伴。道达尔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岩磊表示,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未来1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一半和全球新增天然气需求的约60%将来自亚洲。
“天然气是未来低碳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天然气长期增量空间广阔并且对储气及绿色气体的发展也越发重视。”意大利国家管网公司 Snam集团国际解决方案部战略分析师陈凡介绍,Snam集团在天然气中游领域已经深耕80多年,中国在能源领域不断发展的决心是促成Snam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基础。“希望借本次大会深化与中方伙伴合作,助力更多中国企业深入了解我们。”陈凡说。

5月21日,参展嘉宾在“绿色北京会客厅”交流讨论。主办方供图
中国也希望扩大绿色发展的“朋友圈”。此次大会里的“绿色北京会客厅”全面呈现了过去十年北京在产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十年北京的绿色发展路径。
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强化数字产业与能源发展双向奔赴,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能效监测部部长刘大为表示,北京多区的相关投资促进部门已与180余家企业对接交流,期待与各方代表、全球行业伙伴共商绿色未来发展合作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