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国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及智能化升级加速推进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23  来源:海报新闻  浏览次数:32
 世界燃气大会5月19日至今天在北京举行,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我国主要油气管道实现并网运行以来,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日最高输气量突破11亿立方米。
在加快国家主干管道建设的同时,我国正推进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及智能化升级工作,不断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作为国内最早使用管道燃气的城市,上海市早在几年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工程,正展开新一轮城市“血管”焕新工程。2024年,上海市完成了燃气管道改造719公里,按照计划,今年还要完成不少于750公里的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任务。
申能集团上海燃气副总裁 赵晔青:我们在改造的过程当中,采用了非开挖技术,减少城市路面的反复修路。我们现在用一个高精度的PVB的检漏车,对于一些微小的燃气泄漏,都能够查出来,以便于我们对于一些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在大规模更新改造的同时,城镇燃气管道的智能化升级也在多地稳步推进。不少城市积极引入物联网、智能感知设备等前沿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燃气管道运营管理的升级迭代。
在青岛市燃气智能运营平台上记者看到,20多万台智能设备数据实时汇聚到这里。通过物联网传感器、GIS地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可远程监控管道压力、流量等120余项参数,预警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新奥能源副总裁 张金玉:通过这些智能设备数据的采集,场景的分析,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我们的智慧运营系统,实现整个运营场景看得见、知重点、有人管。
随着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及智能化升级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完成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6.1万公里,全年累计建设改造各类管网16.3万公里。按照《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底前,我国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构建多元天然气供应体系 推动绿色转型
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能源,供给与需求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近年来,我国以海上通道扩建、陆上管网互联、终端用能替代为主线,加速构建多元的天然气供应新体系。
作为海上液化天然气资源进入国内的“第一关口”,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集约化建设正按下“快进键”。目前,我国沿海已建成液化天然气接收站32座,年设计接卸能力超亿吨。眼下,多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扩容工程已进入关键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我国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供应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 杨勇:为提升我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自主可控能力,中国海油还积极打造国际一流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队。自主设计建造12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另有10艘在建,未来总运力将突破360万立方米。
不仅在沿海能源枢纽,内河航运的绿色转型同样加速推进。依托“新能源船舶以旧换新”政策,长江、珠江等黄金水道上,传统燃油船舶正加速“油改气”,改造后的船舶碳排放可降低25%,运营成本减少15%。
中集安瑞科总裁 杨晓虎:我们在今年第一个季度就承接了接近300条船舶的改造任务,我们预计在未来的3到4年里,能有6000到8000艘船。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从不足2000亿立方米跃升超过400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9%。预计2025年,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将达到45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10%,2035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5%以上,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支撑。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 万劲松:天然气消费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我们应充分发挥天然气清洁低碳的优势,强化天然气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的作用,推动天然气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