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南方电网首个“新型能源技术+数字化平台”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在深投运 数字化助力老旧楼宇添“新”绿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18  浏览次数:1855
  

  天台上绿草如荫,透光薄膜光伏组件在防晒又不影响楼下中庭采光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核心办公区供电;一楼停车场,“车网互动”标牌映入眼帘,新能源汽车可在此将车载闲余电能返送电网……

  这里是南方电网深圳福田供电局,一栋近“40岁”的老旧建筑,同时也是3月中旬投运的南方电网首个集新型能源技术、数字化平台于一体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通过“光储直柔”、车网互动、超充、碳排放监测管理等技术应用,老楼添“新”绿,每年可节约42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9吨,相当于植树1万棵。

  ■■ “开源+节流+互动”

  降能耗、促消纳

  “‘新’首先体现在新技术。”深圳福田供电局副总经理邓世聪介绍道,该局大楼属于深圳第一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得益于开源、节流、互动三方面技术改造,整栋建筑实现了节能降碳。

  “直流电较交流电而言有降低电力传输损耗的优势。我们建设‘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复用天台既有的遮阳棚支架搭建光伏,实现了绿色用能和直流供电。”深圳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宇明说,光伏自发自用,余电自动储存,夜间通过储能系统再对大楼进行供电。光伏与充电桩、直流空调、直流照明等连接起来,提升光伏发电利用率,直接降低建筑碳排放10%。

  使用新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支撑用能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在办公室,随着工作人员离开,空调转入关停状态。而这都离不开传感器的作用。凭借楼道天花板等角落里部署的上百个传感器,照明亮度、“高效变频多联式空调+新风系统”的温度等,皆可根据人流量、气温、光照而自动调节。

  同时,这些用电设备的情况,都会体现在后台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统上。管理人员只需轻点鼠标,能耗量、碳排量等数据便可一目了然。通过分楼层、分区域监测这栋建筑面积超4000平方米的楼宇用能情况,可为制定节能管控措施和相关督办工作提供依据。

  “现在我一进办公楼就能直观感受到绿色氛围扑面而来,无形中自己也会在出行、生活用电等方面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的方式。”吴海燕在此工作18年,谈及新变化,她眼里满是欣喜。

  “通过光伏和节能措施来‘开源节流’,节能减碳有一定限度,所以我们还采取了其他方法。”赵宇明说,相较传统绿色建筑,这里的建筑碳排放多元化管理系统对接深圳“双碳大脑”、虚拟电厂,可承接电网指令,“指挥”智能电器设备降低功率,帮助电网精准调节负荷,使建筑和电网“互动”起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同时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降碳成效。

  “在深圳打造‘超充之城’大背景下,我们还建设了双向充电桩、超充桩,开展车网互动技术应用示范,可实现新能源汽车有序、柔性充放电,降低峰时负荷60千瓦,并提升近零碳示范的影响力。”邓世聪说,下一步,他们计划依托楼内的供电营业厅,打造可感知、可体验的绿色低碳健康建筑示范推广基地、科普体验基地和技术研究基地,形成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既有电力生产办公建筑近零碳改造示范样板。

  ■■ 全方位服务

  助力公共建筑柔性用能

  近年来,深圳积极打造近零碳项目。深圳供电局在做好自身项目建设的同时,全力服务城市近零碳项目落地。

  在大梅沙社区,深圳盐田供电局联合政府打造碳管理和监控功能平台,动态监控各类排放数据,并推动储能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用于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由深圳供电局新兴业务企业新能院投资建设的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为该园区提供约9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约占园区电能需求的85%。

  在深圳北站,深圳龙华供电局定制差异化节能降碳减排方案,在光伏项目建设、规划设计、运维、并网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该站达到降碳40%的目标。

  在深圳市首个零碳公园——龙岗零碳公园,深圳龙岗供电局针对项目“光储直柔”技术特点,提供电力图纸设计、技术指导等服务,助力公园建成能源监控系统。

  据了解,南方电网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具有南网特色的降碳路径,包括增添光伏发电站、充电桩、新型储能设备等硬件助力能源转型绿色化,建设虚拟电厂、“双碳大脑”、碳排放监测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助力运营管理绿色化。同时,该公司深挖老旧办公场所的节能降碳潜能,在南方电网五省区内打造了首个近零碳供电所、首个近零能耗500千伏变电站等标志性成果,计划到2024年底,建成30个左右近零碳示范区试点项目。深圳供电局也将联合政府、建筑行业等,力争聚合深圳200栋以上公共建筑,实现建筑柔性用能,预计调节量达2万千瓦,可有效助力局部电网在尖峰时段减轻“负担”。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