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技术论文 » 正文

国际能源市场短期难改低迷 长远前景可期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3  浏览次数:1331
     俄媒称,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石冬明在接受“卫星”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国际能源市场近期难改低迷态势,但长远来看,前景仍然可期。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5月31日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于6月2日在维也纳举行会议。据媒体早前报道,欧佩克秘书长以及一位沙特高级石油官员表示,欧佩克可能会在会议上重新就冻结石油产量问题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进行讨论。4月17日,产油国在多哈未能就石油产量冻结问题达成协议。

石冬明认为,国际能源市场近期难改低迷态势,但长远来看,前景仍然可期。从近期看,国际能源市场难以改变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疲软导致能源需求低迷,加上能源产能过剩,对油价低迷影响深远。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增长,能源需求会恢复增长。化石能源在未来20年内仍是支撑世界能源增长的主力,将提供大约60%的新增能源。

专家指出,能源供需格局将发生改变。过去以OPEC为代表的发展中能源生产国是主要的能源供给方,目前非OPEC供应能力增强。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缓慢,以OECD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能源需求已近峰值,能源需求几乎没有增长。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能源需求增长的主力,几乎所有新增能源都被新兴经济体消费。“供给西移”“需求东移”已呈趋势。

他表示,能源结构将向低碳化、清洁化方向发展。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技术进步推动着能源结构的改变,天然气具有低碳、清洁、廉价的特点,供给充足,受到普遍重视,将是未来化石能源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已经开始进入成本全面竞争时期,主要经济体抢占能源技术革命制高点以塑造经济增长点、提升国际竞争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能源转型已经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英媒称,中国的政策银行为全球能源项目提供的资金同4家大型西方多边贷款机构为全球能源项目所提供资金的总和相当。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8日报道,一项新的学术研究发现,中国两家政策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从2007到2014年在海外能源资助中提供了1180亿美元。而同一时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提供的同类资金总和为1190亿美元。

该研究说,目前,两家中国政策银行正在为海外超过45家发电站提供资金,在贷款支持中占据了280亿美元。此外,中国气候政策研究中心(CPI)的研究人员说,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俄罗斯、越南和其他地方还在计划建造新的煤电站,中国将为这些煤电站另外提供350-720亿美元的资金。

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政策银行提供这类贷款的部分原因在于,北京希望解决国内电力设备行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对海外发电站的贷款往往同来自中国设备供应商的出口产品相联系。

然而,去年9月,北京令人意外地承诺“严格限制”对煤和其他高碳项目的公共融资。有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中断高达180亿美元的海外煤电站投资计划。

报道称,中国的政策银行在海外开发融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07到2014年间,中国的两个政策银行对亚洲提供的能源资金多于亚洲开发银行(335亿美元对254亿美元),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投资多于美洲开发银行(332亿美元对96亿美元),对非洲的投资多于非洲开发银行(178亿美元对116亿美元)。

这种主导性部分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的政策银行在一些多边贷款机构不敢涉足的国家开展业务。2007到2014年间,中国政策银行向13个国家总共借出了760亿美元,而在同一时期,这些国家未能从世界银行手中获得任何大规模的资金。(编译/朱捷)

 

日媒称,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普京政府过去凭借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将能源作为扩大势力的工具。然而,油价下跌重创了普京政府,俄罗斯误判了市场变化形势。

《日本经济新闻》5月15日刊登《俄罗斯天然气外交的误判》一文称,2月,俄罗斯对土耳其的天然气供应减少。俄罗斯2015年12月突然提出涨价,由于土耳其民间天然气公司不同意该要求,俄罗斯对土耳其出口一度减少了四成。俄罗斯解释说“这是业务上的问题”,但很少有人相信这一说辞。普京总统被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俄军机事件所激怒,曾扬言进行报复,因此多数观点认为,俄罗斯削减出口是对五成天然气需求依赖它的土耳其施压。

俄罗斯此前也因为政治因素操纵过天然气供应。比如,负责出口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2006年1月曾停止向乌克兰供气。俄罗斯告诉转向亲欧美的乌克兰将大幅提高天然气价格,并以谈判不顺为由停止出口,从而给经由乌克兰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的欧洲也造成了影响。尽管被谴责为“借助天然气的威胁”,但俄罗斯展示了能源大国的实力。

根据友好程度定价

文章称,对于俄罗斯来说,供应天然气是一种政治上的武器。欧洲有三成需求依赖俄罗斯。与从哪里都能容易购买到的原油相比,俄罗斯通过输气管线与各国连接,掌握着供气的总开关。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一边将其与各国签订的长期合同的价格与石油行情相关联,一边视该国与俄罗斯的友好程度设定不同的价格,面向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价格就高于面向距离较远的德国的价格。

从俄罗斯延伸的输气管线也可以说是政治的缩影。普京政府希望避开主要管线通过的乌克兰,指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建设新的输送网络。与德国之间通过海底管线直接连接的“北溪”线路已经完工。被排除在该输气网络之外的东欧某位首脑当时曾表露过对优先确保本国用气的德国的愤怒。输气网络也是拉拢特定国家、分裂欧洲的手段。

“要想将俄罗斯打造成强国,天然气是最重要的要素。”普京2000年就任总统前写过能源战略蓝皮书的论文,主张由国家来管理被称作“寡头垄断”的新兴财阀,强调了担负国家政策的强力企业的必要性,称“资源政策必须有利于地缘政治学上的利益和安全”。

文章称,普京在那之后似乎是与油价飙升相联动,倾向于强硬路线。油价顶峰时期的2008年,俄罗斯进攻加强亲欧美路线的格鲁吉亚。2014年又依靠武力将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并入本国,决定对乌克兰东部地区实施军事干预。那时候油价尚维持在100美元/桶。

在欧美就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向俄罗斯发动制裁后,俄罗斯打出了亚洲牌。普京2014年5月访问中国,就通过新的管线大规模供应天然气达成了协议。普京的意图无疑是,通过向中国出口天然气,撼动欧洲。

文章称,擅长战术的普京也没能预测到半年后油价暴跌,误判了形势,他低估了页岩气革命和欧洲供应源多元化的影响。其对经济减速的中国的出口也不明朗,依赖能源的俄罗斯经济陷入了萧条。

俄罗斯失去主导权

文章称,为了对抗将能源供应用于外交的俄罗斯,欧洲一直在探索天然气采购渠道和供应线路的多元化,扩大采购压缩体积后可大量运输的液化天然气(LNG)。俄罗斯通过天然气管线垄断的根据地被蚕食,俄罗斯正在失去主导权。

俄罗斯在全量供应天然气的波罗的海三国也失去了垄断地位。2014年末,运行LNG基地的立陶宛开始从挪威购买天然气,然后从该国向周边国家供应LNG。立陶宛外长林克维丘斯表示“这无异于彻底改变形势的革命”。

波兰也开始从中东进口LNG,克罗地亚、希腊和土耳其也纷纷计划这样做。欧盟已经着手构建将各国燃气和电力供应连接起来互相融通的“能源同盟”,乌克兰也开始能够经由欧洲购买到相对便宜的天然气。

文章称,由于LNG的增多,天然气感觉好像比石油更加供过于求。中东的天然气开始进入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产的页岩气出口预计也将增加。

俄罗斯一家咨询公司称,随着天然气的商品化,欧洲的价格战已经打响。现货价格与原油市场极大偏离,正在下降。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使用与石油相联动的公式确定价格,维持着签订长期合同的做法,但却被各国要求降低价格。市场相关人士称,3月面向德国的平均价格达到每1000立方米130美元,俄罗斯天然气公司陷入亏本局面。该价格甚至低于向前苏联的爱美尼亚、白俄罗斯供气的优惠价格,俄罗斯向亲俄国家提供的价格优惠这个“甜头”也在消失。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当前的总市值为560亿美元,比2008年高峰时期下降了3000多亿美元。过去曾立志成为1万亿总市值企业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衰退,象征着俄罗斯天然气外交已经走向穷途末路。(编译/张诚)

 

外媒称,俄罗斯政治与经济“战略重心转向亚洲”一直以来似乎就是兑现少于预期。但后来,即4月底,两家中国银行提出提供120亿美元贷款用于开发位于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这是俄罗斯企业历史上最大的项目融资协议之一。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1日报道,实际上,这一协议是几周内中国对该项目的第二个重大承诺。3月份,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以及亚马尔项目中俄罗斯主要股东诺瓦泰克公司以12亿美元的价格向中国丝路基金出售了该企业9.9%的股份。

对于诺瓦泰克公司和克里姆林宫来说,这两个协议加起来是一个重大突破。这两个协议意味着,这一270亿美元的项目资金充足,并将于明年启动,尽管在全球廉价能源供应过剩的背景下,类似的项目都已被搁置——比如澳大利亚伍德赛德石油公司在澳大利亚西部400亿美元的布劳斯液化天然气项目。

这将因此而放开对亚洲的船载液化天然气出口,并促使俄罗斯减少对向欧洲出售天然气的依赖。同样重要是,它可以使莫斯科对西方予以蔑视:尽管诺瓦泰克公司及其部分拥有者根纳季·季姆琴科(俄罗斯总统普京核心集团成员)正受到美国制裁,它仍能够为这一项目融资。

不过,亚马尔协议似乎不太可能预示着大量类似的中俄能源协议。更有可能是为了证明一切皆有可能。

报道认为,中国的能源需求和俄罗斯丰富的能源储备——在资金方面刚好相反——似乎会自然而然地使他们成为伙伴。其他特别目的机构可以为进一步的中国融资或对俄罗斯的投资提供渠道,就像他们在伊朗所做的那样。

报道称,不过,实际上过去一年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大幅放缓,它拥有可替代的供应商,并且在今后几年满足能源需求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所以,两国关系很可能会为莫斯科不想贱卖,而北京决心打压价格所困。只要西方制裁依然存在,俄罗斯就会一直非常需要北京。(编译/许燕红)

 

中新社记者 王欢

18个月来,油价加速暴跌,各地石油生产商大幅削减钻机数量,15万石油行业雇员失去工作……美国能源产业正经历残酷的寒冬,“能源之都”休斯敦首当其冲。

“原油价格经历了一年半的动荡,对全球能源领域影响巨大。”美国知名能源投资商业银行都铎皮克林霍尔特公司首席执行官鲍比·都铎(Bobby Tudor)30日在休斯敦举行的“第六届中美石油能源企业合作论坛”上分析指出,促使油价下跌的首要原因是供大于求。一场页岩革命让美国摘掉了石油进口国的帽子,面对石油输出国组织领头羊沙特阿拉伯“你们自己造成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表态,美国能源产业不得不减少产量。

油服巨头贝克休斯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日,美国钻井平台总数减少至450个,创1944年有历史记录以来新低。而在2014年最高峰期,钻井平台数量曾超过1600个,2015年开始出现跳水式下滑,并持续走低。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都铎表示,“随着钻机的减少,美国原油产量大幅下降,油价持续下跌,相当数量的油企减产甚至破产。”

据大休斯敦合作委员会的《2016休斯敦就业预测》,一直到2016年底,该市可能会失去多达19200个能源职位,从油田服务部门延伸到办公室白领,休斯敦的经济增长短期内只能以“缓慢”修饰,该状况会一直维持到石油行业的复苏。

“油价低迷一方面对能源行业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跟上游勘探开发相关的油企和石油服务公司不堪重负,在石油城休斯敦工作的很多华人惨遭裁员,不得不另谋生路。”世界华商石油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磊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另一方面,能源公司资本支出不断减少、产油成本大幅降低,亟需投资者‘供血’,正是企业储备技术力量、低价介入的黄金时期。”

持此观点的,还有美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公司?普顿石油(Prudent)总裁、地质学博士戴春森。但他提醒投资人,在较低能源价格“新常态”下,很多企业抱着“捡漏”心理,希望抄底入手,忽视了油气资产已经降价一半的客观事实;而卖家看到油价上扬趋势,也不愿低价贱卖,造成目前成交量少。

戴春森预计,2016年底至2017年初,美国石油产量降到一定水平,全球能源供需达到平衡,油价必然恢复,有望回升至每桶60至70美元。他建议投资者把眼光放长远,认识到石油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吸取历史经验。

石油投资不同于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它需要坚实的技术背景支撑,依托对油田投资方法的成熟了解。据张磊介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的中美石油能源企业合作论坛,正是为促进中美企业家的信息交流与务实合作,帮助中国企业了解美国石油能源领域的市场、资金、技术、产品等信息,为有意在美国建立经贸合作关系的中国企业家发现商机、寻找客户、开拓市场、建立合作。因此每年吸引大批中国企业来休斯敦“投石问路”,搭建国际石油特别是中美石油领域最具价值的行业人脉。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都铎强调,“中国是世界石油行业重要的消费国,整个行业的健康生存与中国息息相关。中美两国石油行业未来在‘能源之都’便利的平台上更加紧密地合作值得期待。”  来源:参考消息网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