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的毕业班开课了,可坐在课堂里的学生都裹着厚厚的冬衣,教室的暖气片已经在春节期间的连续停暖中彻底冻裂。
这是和田市自2007年入冬以来第4次大面积停暖。和田市集中供暖面积约290万平方米,采暖单位约两万户,从大年初五起,连续3天-7天的停暖使和田市民苦不堪言。公共场所认识不认识的人见了面就问:“你家有没有暖气?”
按规定,和田的供热时间是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15日。然而,2007年直到11月20日,和田各供暖点才陆续为用户供暖,而之后的12月、1月、2月,每个月各供暖点都有少则两天多则半月的停暖时间。
频繁的停暖引起和田市民的极大不满,供暖单位、燃气公司、政府相关部门都成为市民不断投诉、造访的地方,但矛盾却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供暖方:停气致停暖
和田市民翟启勇对2007年正式供暖的日子记忆犹新,“今年和田的天气有点反常,比往年冷得多。我们从11月1日开始等暖气,可直到当月20日,暖气才供上。”而这,只是这个冬天停暖的开始。
江苏四星热力公司是和田市最大的供暖单位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张全海提起停暖的事竟也有一肚子苦水。“3年来,供气商常以欠费或是流量计不正常等理由对我们停气、限压或是晚供气。2005年冬季采暖期,晚供气10天-35天;2006年冬季采暖期,晚供气、限压20天-30天;2007年,晚供气、停气5天-30天。没有气,我们便无法正常供暖,这不仅侵犯了用暖户的采暖权益,对我们也造成了巨大损失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每一次停暖都不是因为我们的锅炉房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锅炉房没有天然气可烧。今年第一次供暖晚了20天,是因为那时我们正按天然气公司的建议安装智能剂量控制管理系统,其间为如何支付安装费闹得不愉快,天然气公司没有按时供气。”
记者了解到,停暖并不是全市集中统一的停暖,而是各供热点均有部分片区停暖。拿江苏四星热力公司来说,该公司有15个燃气锅炉点,每次停暖都是因为其中几个锅炉点被停止供气。
天然气供暖早生矛盾
为什么和田的供暖对天然气如此依赖?
塔里木油田和田河气田于2004年11月26日向和田市供气,由此揭开了和田市使用天然气的历史新篇章。2005年,和田出于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的考虑,通过招商引资,迅速展开了城市由煤炭锅炉向天然气锅炉转换的供暖工程改造。2005年11月,和田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天然气供暖的中型城市。
江苏四星、西宁高效和高登威尔便是当年来疆的天然气供暖投资商。据和田燃气办介绍,目前,和田市共有145个天然气锅炉点,这3家内地投资商占有39个锅炉点,每个锅炉点拥有十几甚至几十台锅炉,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面积的三分之一。
和田市天瑞燃气公司作为该市仅有的一家天然气公司,向市民及供暖投资商供应天然气。
然而,合作从一开始就不顺利。“2005年,我们与和田市招商局签订《天然气供暖合同》时在合同中注明,每年由市政府相应地给我3家供暖投资商拨付锅炉补贴款。可在拨付第二批补贴款时,原和田市锅炉改造工程指挥部却将这部分款直接拨付到了天然气公司,说是作为我们3家投资商欠天然气公司的气款。而在事后,天然气公司否认该款为所欠的气款。”在一份3家投资商联合起草、准备报和田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中,记者看到了这段关于矛盾根源的描述。显然,这为双方不断深化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日前,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和田天瑞燃气公司总经理邹瑞良,就这个问题,他表示不愿多谈,只说这3家供热单位欠他们1500多万元的天然气款,停气是不得已的办法。
燃气公司停气,供暖商的锅炉就无法点火,采暖户挨冻;对供暖不满,用户开始拒交暖气费。由此,燃气公司、供暖商及采暖用户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债务链条。
12次协调会无济于事
和田市燃气办公室主任任盐生曾按规定要求天瑞燃气公司正常供给天然气,但收效不大。任盐生说:“作为直接管理燃气公司的部门,我们竟然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只能把问题继续向上反映。”
和田市燃气办公室成立于2005年年底,成立初期只有任盐生一个人负责这方面的事务,直到2007年8月才增派了工作人员。三年来,燃气办也一直被供暖的事情纠缠。
2007年,和田市进入了实现天然气采暖的第三个采暖期。由于这个冬季和田气温整体下降,停暖事件使郁积3年的矛盾凸显。供暖单位、燃气办的投诉电话一天24小时响个不停,市民甚至结伴到政府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要求尽快恢复供暖。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和田市政府在2007至2008这个冬季为供暖问题已先后12次召集燃气公司、供暖单位等进行协商,要求双方矛盾尽快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但不能给市民生活造成不便。和田市委副书记张智德告诉记者:“目前和田市的供暖问题已无法通过一般的行政手段解决,此前为保障正常供暖,政府曾有所妥协,但今年,矛盾已到了不能忽视事件根源的地步。这个采暖期结束后,政府会下大力气彻底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