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与中国液化天然气行业的不解之缘
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东部沿海地区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口液化天然气并积极开发下游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江苏省的液化天然气事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今年5月,江苏如东洋口港迎来了到港的第一艘天然气船,这意味着建设十年的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即将投入商业运营。十年磨一剑,终于修成正果,而这一成果的取得,著名爱国华商、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功不可没。
陈江和先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早在十年前就已着手在中国战略布局液化天然气业务。作为印尼几大产业的先锋人物,他成功的经营之道使之名声鹊起,成为华商的领军人物。一直以来,陈江和坚持“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环境和谐”的经营原则,集团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中国广阔的市场相结合,追求可持续发展。
陈江和是最早看好并积极推动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发和建设的关键人物之一。十年前位于江苏南通的如东洋口港是怎样的情景?据当年随陈江和参与项目开发的员工回忆:“那时候那里是一片滩涂,没有路,需要坐船前往,很多地方还有危险,很少人看好这地方可建深水海港。” 而陈江和却偏偏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他对着中国地图风趣地说:“长江是中国的巨龙,上海是龙的右眼,南通市是龙的左眼”。他认为,洋口港拥有江苏沿海难得的深水港资源,是吸纳特大物流、发展大型临港工业的宝地。洋口港开发好了,对南通和江苏,乃至对长三角及全国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他相信,长江巨龙的“左眼”,将释放出越来越夺目的光芒。
江苏如东,成为金鹰集团登陆中国的滩头阵地,公司从此开始了十年艰苦的液化天然气发展历程。
十年前的中国,大家对于国内的天然气市场前景看法不一。陈江和先生认为东南沿海不能永无节制地燃煤发电,有一些人还把这看成杞人忧天;“西气东输”一线的天然气市场拓展得异常艰难。可想而知,当时推动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困难重重。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前瞻性眼光,陈江和坚持不懈,推动着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
规划中的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由液化天然气人工岛工程、接收站工程、码头工程、海底管道工程及输气干线工程五部分组成。接收站位于江苏如东县黄海海滨辐射沙洲的西太阳沙人工岛,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建设液化天然气专用码头一座,可以停靠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接收站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为液化天然气350万吨/年,年平均提供天然气49亿立方米, 201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期规模液化天然气增至650万吨/年,年平均提供天然气91亿立方米。
2002年初,应江苏省政府和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邀请,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率先参与了江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燃气电厂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同年7月,金鹰集团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项目投资意向书,11月完成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集团还委托英国,德国、丹麦、日本和中国国内在海洋工程和液化天然气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研究机构和工程公司,对如东海域的海洋水文地质,航道、人工岛、及码头的建设方案等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研究。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2月,中石油、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旗下太平洋油气及江苏省国信集团三方正式签订意向合作书,确定合作投资建设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中石油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进展。2007年2月28日,江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年4月,江苏液化天然气项目接收站液化天然气储罐桩基础工程动工,标志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3月12日,三方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同签署了江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合资经营合同,三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建设江苏如东液化天然气项目。
江苏如东液化天然气项目合资经营合同的签署,有效地积聚了中央企业、国外企业和地方企业各种资源、各方优势,共同推动项目建设。
当年的渔港,变成了今天的深水良港。陈江和对洋口港发展功不可没。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表示,陈主席具有世界级的企业家的眼光,看问题的视野不一样。看得深,想得远,从一个长远的目光看到了洋口港的发展。陈主席具有世界级企业家的胸怀,非常顾全大局,在很多方面都给了南通市积极的支持,为南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长远的眼光、坚忍不拔的毅力都值得学习。
对于江苏如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良好的发展态势,陈江和主席感慨万分: “今天的盛况是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各级政府和金鹰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各方顾全大局,克服艰难的结果。当年由中石油牵头,为项目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成功。”
金鹰集团在中国液化天然气的整体布局,除了江苏如东,目前还在福建独资开发、建设和经营厦门东部天然气电厂项目。该项目位于中国厦门, 其发电装机容量为780MW,并计划增加到1,560MW。这是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的重要子项目之一,也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燃气电厂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已经在为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的能源,缓解了当地的供电紧张,实现能源供应的多元化。集团其他清洁能源项目也都在加速向前推进。
谈到未来在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规划和展望, 陈主席踌躇满志:“今天大局已经布好,下一步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了。我们就象747飞机一样,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启航。我相信在中国的清洁能源市场还有更多的机会,还有大好的前程等着我们去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