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西气东输气价博弈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23  浏览次数:557
西气东输二线穿行14个省区。如此大的用气市场中,备受争议的仍然是气价。

  弈局延续中,谁的钱包瘪了?是中石油吗?中石油6月11日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的境内公司债券,可能作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项目投资用途。

  是终端用户吗?从1.27元/立方米到3元/立方米,成本的涨幅如何接受?

  是运营商吗?2006年和2007年,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实际价格是789元/千立方米和811元/千立方米,中国石化高层透露,今年天然气的价格估计将超过900元/千立方米。

  是供气商吗?中国的一些LNG码头在动工或者在建过程中,但并未一一敲定大量的海外液化天然气合同,其原因正是目前国际LNG价格过高。全球LNG的价格从年初的9.2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升高到了最近的11.4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各方陈词,都不似利益获得者。其背景让人无奈: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作为替代能源的天然气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假若现在国内用户不与中石油签订长期天然气采购合同,未来可能出更高的价格也买不到气了。

  于是,与2004年西气东输开门迎客时相比,“计划经济的价格,市场经济的用户”这一状况,正逐渐演变成“价格继续由市场推高,用户在计划中更受逼仄”。

  继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之后,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下称“西二线”)日前已在新疆、甘肃、宁夏和陕西同时开工建设。这消息传来,老马就一直心绪不宁。他是洛阳一家耐火材料厂的副总,负责生产的动力保障。

  “我是既盼着它早点来,又怕它来。”老马6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政府已经明确对我们提出了治理污染的要求,改用天然气是大势所趋,可是现在天然气价格飙升,企业能不能承担得了?”

  洛阳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中铝洛阳铜业公司(下称“洛铜”)、洛玻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都聚居于此。目前这些企业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气,价格为1.05元/立方米。然而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企业产能扩张,煤气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改用天然气是避免不了了的。

  “西二线价格并没有确定,但我们期望能与西气东输一线(下称“西一线”)价格差距不要太大。”负责洛阳地区燃气供应的新奥洛阳燃气公司(下称“洛阳新奥”)副总经理周西敏说。

  然而期望不能代替现实——2003年底开始供气的西一线郑州门站价格仅1.16元/立方米,而现在西二线气源地的气价已达2.208元/立方米,加上管输费用,西二线洛阳门站价格至少要高出郑州门站价格一倍以上,达到3元/立方米。

  “现在燃气(折合成天然气后)价格是2.41元/立方米。能源价格每涨1分/立方米,我就多付出30万元一年。”洛铜生产部副部长肖大光说:“2007年公司总利润才2000万元,如果气价超过3元/立方米,那公司就只能亏损了。”

  据记者了解,西二线气源主要来自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中石油只是价格传导者,它并没有定价权。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作为替代能源的天然气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欧洲买家正反复游说中亚各国政府将当地气源输往欧洲;假若现在国内用户不与中石油签订长期天然气采购合同,未来可能出更高的价格也买不到气了。

  于是,与2004年西气东输开门迎客时相比,“计划经济的价格,市场经济的用户”这一状况,正逐渐演变成“价格继续由市场推高,用户在计划中更受逼仄”。

   气价博弈

  洛铜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项目。这个国内最大的铜加工企业之一,拥有全套铜加工设备。1965年该公司投产后,产品遍布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从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人造卫星地面接收站、葛洲坝(爱股,行情,资讯)低水头发电机组,到深海通讯电缆、导弹和高能物理加速器等国家重点项目。

  2000年以来,国际市场电解铜价格飙升,导致洛铜生产成本骤然上涨,但洛铜却因铜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无法同步其产品价格,企业利润日渐微薄。

  “目前公司煤气消耗量3000万立方米/年,约占加工成本的13%,明年9月新生产线投产后消耗量还将翻番,因此燃气价格波动对我们影响很大。”肖大光说:“我认为,用户买的不是燃气量,而是热值,只要天然气价格在等热值情形下与目前煤气价格大致相当,我们就可以接受。”

  据了解,目前洛铜使用的煤气来自河南义马煤气化(爱股,行情,资讯)项目,其每立方米热值3600K,而西二线每立方米天然气热值高达8000K以上。以煤气1.05元/立方米折算,肖大光能接受的价格大约为2.41元/立方米。

  可是,这是供气方无法接受的。

    有知情者透露,中亚天然气自霍尔果斯口岸的入境价格大约在2.208元/立方米(不含税)-2.866元/立方米(含税)。以西一线平均管输费用0.88元/立方米计算,西二线洛阳门站价格至少应在3元/立方米,而最终供给洛铜的天然气价格还需加上洛阳新奥的营运成本。

  “所以我们提出,希望中石油能够适当提高西一线价格,以补贴西二线价格,从而使这两条都经过河南的输气管线价格不至于差距太大。”周西敏说。

  西一线气源来自中石油旗下新疆油田和长庆油田。2000年2月项目启动时,国际油价尚处在20美元/桶以下,因此其井口价(约等于气源地价格)仅0.48元/立方米-0.66元/立方米,加上管输价格,东线均价仅1.27元/立方米,郑州门站价格更低,仅1.16元/立方米。

  “如果(西二线洛阳)门站价格能够维持在2元/立方米附近,那我的销售价格就不会高于2.5元/立方米。”周西敏说。

  但天然气都施行照付不议合同,供气方与用户间的协议往往长达几十年,其中对价格、年用气量等都有明确约定。

  西一线首家工业用户——中国长城铝业集团(与洛铜同属于中铝集团旗下,下称“长城铝业”)在与中石油的协议中约定:长城铝业年用气量2.4亿立方米,每立方米气价1.12元,合同有效期20年;若长城铝业未能达到约定的用气量,则中石油将按2.4亿立方米气量收费。

  中石油若现在大幅提高长城铝业供气价格,后者岂能甘休?

  据肖大光介绍,洛铜燃气主要用于冶炼炉加热,2000年开始使用煤气时,其价格仅为0.65元/立方米,而现在这个价格已攀升至1.05元/立方米。为了降低能源成本,生产部采取了很多节能降耗的办法,如加强工艺管理、将能耗与员工收入挂钩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耗气量从最高峰时的3500万立方米降至目前的3000万立方米。

  可是随着2009年10万吨铜板带项目投产,洛铜燃气需求每年将达6000万立方米(约合2700万立方米天然气),若仅依靠已近枯竭的义马煤气项目,显然无法支撑它的产能扩张。

  “现在公司很多生产设备都是按照天然气加热设计的,所以我肯定会使用天然气。但是能耗降低是有限度的,经过上一次煤气的涨价,我们已经在节能降耗方面进行了很大努力,再降低又有多大空间呢?”肖大光说。

  在天然气价格没有正式公布前,肖大光们的疑虑是合理的。有媒体6月11日报道称,中石化高层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态,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思路可能是“老气老价、新气新价”。这更进一步加深了肖大光们的忧虑。

  “计划”的价格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燃气价格高企给洛铜造成严重后果,肖大光已经建议公司将一台冶炼炉改造为电加热,毕竟现在电价还低一些。

  但用电或其他能源替代燃气,也许只是权宜之计。随着我国能源价格体制改革推进,从前依赖财政补贴的能源低价时代真的一去不返了。

  5月30日,中石化突然将LPG(液化石油气)的价格每吨提高200元(合28.8美元),以此抵消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前,该公司已在今年4、5月份两次提高液化气价格,每次提价幅度均为人民币400元/吨。有外电报道称:在华南地区,中石化甚至要求旗下各炼油厂的液化气价格要贴近进口LPG价格(目前为8,000元/吨左右)销售。

  “由于国内施行成品油价格管制,因此目前炼油厂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一边是130美元/桶左右(约合6400元/吨)的原油价格,一边是不到6000元/吨的成品油零售价,油价倒挂现象十分严重。”有中石化咨询公司的高层说:“为了缓解压力,公司只能在一些石油副产品上做文章了。”

  LPG运输便捷、热值高、现货贸易量大,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化工及纺织等行业,此前其国内销售均价大约为7079元/吨。两个月间,中石化的多次提价迫使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放弃LPG,改用电、柴油等其他能源。但在电、油紧缺的阴影下,这种替代又能维持多久呢?

  “更为重要的是,每改一次能源供应方式,企业就必须进行一次工艺改造,这对企业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上述中石化咨询公司的人士说:“因此与西二线签订照付不议合同可能是下游企业最明智的选择。据我所知,西一线给予长城铝业目前的天然气价格至今也没有超过1.3元/立方米。”

  在洛阳市政府的支持下,去年12月19日洛阳新奥与中石油已签订西二线供气的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待西二线投产后,中石油每年将供给洛阳3—4亿立方米天然气,而整个河南获得西二线天然气量为每年30—40亿立方米,约占西二线总输气量的10%。

  “我们经过几次调研后预计,到2020年洛阳天然气需求将达30亿立方米,而且主要是工业用气,如耐火材料生产、石油化工、玻璃制造等,因此西二线天然气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有洛阳市官员透露:“现在我们的原则是用得起就用,毕竟是僧多粥少。假如现在不抓紧时机签署协议,待其他城市都签署完毕后,可能连这点气都得不到。”

  据悉,中石油目前正沿着西二线走向,与沿线城市协商签署照付不议合同,几乎每个城市都会遇到与洛铜相似的情形。但终端用户都明白:现在不签采购协议,可能今后出更高的价钱也没气可供采购了。

    对于供需双方的气价博弈,广东华泰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曦林认为:“西二线项目至少可以将部分石油资源替换出来,从而减轻我国的石油进口压力。能用得起(高价气)的企业还是很多的,比如电镀、化工行业,至于用不起的那也许就真的要被淘汰了。中国确实到了产业升级的时刻。”

  我国天然气市场起步较晚,然而由于照付不议合同的存在,使得下游用户对其青睐有加。肖大光即指出,作为铜加工业,能源供应稳定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与价格问题相比,他更关心供气的稳定性。

  “3月15日至4月18日,洛阳新奥设备检修,减少了我们的煤气供应,使得我们不得不关停了部分产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如果天然气能够供应稳定,提高了公司开工率,那也许我们会更易于接受高气价了。”肖大光说。

  浙江进退记

  5月14日,中国燃气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8亿元向中石油管道局收购其所持有的中油华电能源(爱股,行情,资讯)有限公司(下称“中油华电”)30%股权,至此它拥有了中油华电——这家国内最大的液化石油气(LPG)分销商83%股权,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5月9日同样是中石油管道局,刚刚通过与湖州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获得了当地的燃气供应权。

  一退一进之间,中石油的战略企图昭然若揭。

  “大型国有企业在运营机制上不如民营企业灵活,中石油退出LPG零售市场,转而依托管网及资源优势进攻城市燃气市场。进,它可以囊括管网沿线城市燃气分销权,退,它可以成为这些城市的燃气批发商,完全占有了市场的主动权。”有业内专家说。

  根据公开信息,中油华电成立于1996年11月,系中石油管道局、浙江华晨能源有限公司、温州电力投资公司、中化浦东贸易公司等7家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净资产总额超过2.4亿元。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贸易企业。有国内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中油华电LPG销量全国第一。

  “中油华电在沿海LPG市场中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浙江,它的价格是各路商家判断市场走向的重要指标。”上述业内专家说。

  浙江能源长期依赖外部供应,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其市场增速一直很高,自然就成为各路能源巨头争夺的焦点。然而由于远离资源地,过去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等很少直接涉足浙江燃气市场,中油华电等燃气供应商通过灵活的运营手段独享丰厚的利润蛋糕。

  中石油握有中油华电30%股权,是第二大股东,为何却要放弃这块蛋糕呢?

  “放弃中油华电是因为公司战略变了,对于没有控股权的企业我们肯定要放弃。”中石油管道局的内部人士解释说:“根据公司高层的设想,未来我们将依托管网优势,积极抢占经济发达地区的燃气市场控制权。”
  早在2004年,中石油即通过西气东输一线将触角伸向浙江,并在杭州等地获得了一些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管输距离遥远,当地用户并不接受2.6元/立方米的气价,因此中石油并没有成为市场的主导。

  时过境迁,2004年后国际油价的暴涨,国内燃气价格也陡然飙升,到2005年底时西气东输一线的价格已受到各方青睐。但由于管输能力有限,浙江再难通过西气东输获得更多天然气资源了。

  但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项目的启动,浙江看到了希望,各地市政府纷纷赴京与中石油磋商供气模式,力求获得更多天然气资源,5月9日湖州市政府抢先与中石油签署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中石油将入股湖州燃气公司,利用西气东输一线增量及未来的西气东输二线的资源优势,满足湖州燃气需求。

  浙江省天然气开发公司官员介绍称,未来浙江将形成遍布全省的燃气管网,并实现互联互通,它既可以接收东海天然气、宁波LNG,也可以接收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的管输天然气,从而保证省内不断增长的燃气需求。中石油等燃气供应商目前正在与各市地政府就合作模式进行磋商。

  “当浙江管网形成时,市场的主导权将落入管网经营企业(如湖州燃气公司)手中,中石油可以通过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向供应燃气,分享部分市场利益,而中油华电等从前的市场主导者只能去管网达不到的地区经营了。这就是中石油在浙江一进一退的真正原因所在。”上述业内专家说。

  中石油谋略

  6月11日,中石油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以一批或分批形式,在内地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的境内公司债券,拟用于满足该公司中长期资金需求、调整债务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项目投资用途。

  在西二线项目中,中石油的压力很大。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源不足,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供应商,中石油不得不四处寻找合适的气源,满足国内下游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鉴于国内通胀危机尚未消除等因素,中央政府未来制定的天然气价格仍可能很低,这使得中石油将面临高进低出的尴尬境地。

  它图什么呢?

  “中国燃气市场方兴未艾,谁掌握了供给渠道也就拥有了市场的主导权。”有业内专家说:“中石油在西一线项目上获得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即通过门站控制城市燃气分销商,最终实现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正源于此,自西一线竣工后,中石油又上马了自重庆忠县至湖北武汉的忠武输气管线、自河北至南京的西气东输冀宁支线、自河南淮阳至武汉的西气东输淮武支线等大型输气项目,加上原有的陕京线和陕京复线等输气管线等,中石油已拥有了覆盖国内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的输气管网。

  今年2月22日,中石油宣布正式启动西二线项目,欲将管网延伸到目前尚未触及的珠三角地区。
  “一旦西二线竣工,中石油将拥有一张覆盖全国各主要经济区的输气管网,从而成为国内燃气市场的霸主。”上述业内专家感叹:“通过管网的互联互通,进,它可以囊括沿线城市燃气分销权,退,它可以成为这些城市的燃气批发商,从而完全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为了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中石油还积极抢占沿海地区的LNG接收站的建设开发权,并已在河北、江苏等省获得了成功,今后通过这些接收站获得的LNG资源最终也将进入中石油遍布全国的燃气管网。

  有中石油的相关人士介绍,随着西一线、忠武管线等项目的投产,中石油旗下油气田已没有充足的资源保障西二线的稳定供给,因此海外找气成了中石油上马西二线项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石油在完善管网建设之外,一方面积极挖掘国内油气田潜力,另一方面则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谋求寻找到更多的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2.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可达7万亿至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国天然气资源与国外产气大国又有很大差别,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的西部,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勘探开发难度大,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比国外产气国的勘探开发成本高得多。

  据了解,俄罗斯、中亚及中东各国的大气田储量多在上万亿立方米,其单井日产量往往以百万立方米计,井口气价按人民币折算为每立方米0.09元,十分低廉。与其相比,我国大气田少,以中小型气田为主,单井产量低,许多气田已进入中后开采期,四川的老气田井口成本已接近每立方米0.7元。

  在各方支持下,中石油经过不懈努力,海外找气终于获得成功。

  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曾透露,西二线主气源将包括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130亿立方米/年勘探开发项目和中石油与土库曼斯坦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的170亿立方米/年购销天然气协议两部分,其中阿姆河右岸项目是中石油投资建设的。

  “目前土国天然气主要是经俄罗斯销往欧洲。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土国政府十分支持我们。”上述中石油人士说。

  据其介绍,中石油于去年8月获得了阿姆河右岸项目的勘探开发许可,并随即抽调西南油气分公司等企业相关专业人员成立了中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按照规划,这里将建成13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产能。

  “自2005年以来,国际天然气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因此这些来自土国的天然气资源价格都比较高,这也是我最遗憾的地方。”上述中石油官员说。

  ·相关·

  燃气市场变局


  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项目的启动,国内燃气市场开始孕育一场新的变局:三大石油巨头将依托遍布全国的管网及对上游资源的垄断,牢牢控制国内燃气市场;众多燃气供应商只有依托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以燃气专营权为武器,谋求巩固燃气市场的分销地位。

  事实上不仅中石油期望通过管网优势获取不断增长的中国燃气市场,中海油、中石化也摩拳擦掌,谋求在天然气市场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2004年中央政府公布的《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左右,与之对应的是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例尚不及10%,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据了解,中海油自2003年前后即制定了“沿海气龙”计划。以时任总经理的卫留成为首的中海油高层设想一举拿下北自大连、南到防城的所有沿海LNG项目,并用管网实现这些项目的互联互通。
  “在外,中海油是总采购商,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获取廉价的资源;对内,中海油做LNG总批发商,用LNG管网占领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的天然气市场。”有知情者说。

  2003年3月,中海油、广东省投资联合体、几家香港公司、澳大利亚ALNG集团及BP等签署正式的商业协议,几方将携手共建广东LNG项目。一期项目年受气能力为每年370万吨,二期每年700万吨。

  这是国内首个LNG工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对项目的成败十分关注。因此从1998年立项开始,中海油的高级官员都十分谨慎,对气源采购和市场开发两个方面尤其重视。

  一位前中海油高管回忆,最后中海油不但获得了全球LNG最低价,而且得到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气源项目大约6%的股权,整个项目获得巨大成功。

  “此后中海油又先后获得了福建、浙江和上海四地的LNG接收站的开发建设权,并与澳大利亚、印尼、卡塔尔和伊朗等资源国签署了气源采购协议。”那位知情者说。

  巨大的成功不但令中海油意气勃发,也引起了中石化、中石油对LNG项目的兴趣,三大公司在沿海各省跑马圈地,一时间全国计划立项的LNG项目竟多达20个左右。

  但2004年中石化抢先与青岛市政府签署协议,独家获得了青岛LNG接收站的建设开发权,从而将中海油的沿海气龙计划拦腰砍断。

  “山东燃气市场是中石化的传统领地,中原油田的天然气很早就已通过管道输往山东很多地市。”上述知情者说:“为了巩固在当地的主导地位,中石化一方面筹建LNG项目,另一方面在国内多方调配资源送往山东,以满足当地需求。它甚至曾设想将四川和内蒙的天然气输往山东呢!只是后来因为情势变化,才放弃了四川和内蒙的输气计划。”

  但中石化并未停止开发天然气市场,2006年中石化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将原定四川至山东的天然气管道走向转往上海,实现了川气东送挤占长三角的目标。

  据悉,目前中海油一方面积极寻找合适的LNG气源,另一方面谋求巩固东南沿海市场的优势地位,确保现有项目实现互联互通;而中石化鉴于自身资源不足的现实情况,打算全力经营川气东送等项目,力求在中石油、中海油两强的夹缝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随着西气东输、西气东输二线等项目的上马,原来主导市场的燃气分销商们将无奈地成为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的配角。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