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精准施策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7  来源:青瞳视角  浏览次数:2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旨在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此次会议为下一阶段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城市更新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截至2024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城市更新”。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2021年以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对城市更新行动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地方层面,近年来,各地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效果显著。以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安徽为例。近年来,安徽在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上持续下功夫,先后出台省级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和支持城市更新25条政策措施,建立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和“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闭环机制。

城市体检摸清“家底”

城市更新行动正在持续推进。

中央明确,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今年7月,时隔十年再度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新变化就要有新思路。中央会议强调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怎么实现?首先要“把脉问诊”。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今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从问题导向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以体检找出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任务落地。”

目前,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52个县级市已经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今年共体检了300多万栋住宅,约18万个小区、3万多个社区、3800多个街区,形成了问题清单和整治建议清单,摸清了城市的“家底”。

下功夫编制好专项规划

推进城市更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得有规划、有步骤。此次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提到,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着力在规划、资金、运营、治理4个方面下功夫。

四方面任务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编制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城市更新规划,是一定时期内统筹城镇开发边界内城市更新活动,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的规划,是编制和调整详细规划,配置资金和要素,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的重要依据。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保持一致。

今年7月,为指导各地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住建部组织编制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导则提到,专项规划内容包括城市体检、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城市设计、片区指引、项目库、保障措施等。

此次会议还提到,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想明白、干实在,坚持专业、敬业,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城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省级层面确定本地区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任务,做好上下衔接;城市层面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稳妥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