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培育3个超千亿产值化工产业集群!河南出台最新行动计划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30  来源:大河财立方  浏览次数:25

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化工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培育3个产值超千亿元化工产业集群,创建2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
行动计划提出18项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
1.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洛阳百万吨乙烯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中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加强平顶山中国尼龙城建设,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尼龙化工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漯河千亿级氟硅新材料项目建设,努力培育形成高端盐化工产业集群
2.做强百亿级产业基地。优化安阳、平顶山煤焦化基地建设,通过煤焦油、焦炉煤气高值利用延链补链,不断加大化工产业比重。加强新乡煤气化基地建设,围绕化肥主业打造合成气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通过煤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环保产品,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濮阳新型化工材料基地建设,巩固提升聚碳材料、电子封装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精细化学品的领先优势。
(二)做强优势行业。
3.做优煤焦化行业。深入实施“一焦多化”工程,全省大型焦化企业化工产业产值基本超过焦炭产值。围绕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延链补链,构建以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到2025年年底,焦化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超过30%,焦化企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4.做强盐(矿)化工行业。巩固和提升盐碱化工产业优势地位,加强氟、硅等矿产资源高值利用,发展超净高纯氢氟酸、特种含氟单体、第四代含氟制冷剂等含氟化学品,高品质氟树脂、高性能氟橡胶等含氟新材料,新型有机硅单体和高性能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先进硅材料。
5.做精生物化工行业。巩固和提升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发展优势,重点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玉米芯、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强化与石化、煤化工、盐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乳酸、13—丙二醇、丙烯酸、丁二酸、戊二胺、呋喃等生物基化学品,聚乳酸聚氨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龙、特种橡胶等生物基聚合物等,形成对现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补充。
(三)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6.高标准建设化工园区。落实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回头看”调度机制,督促指导化工园区整改提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降低企业配套成本。鼓励园区搭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环境监测”智慧平台,集成生产、物流、安防、环境监测数据,实现风险预警、应急调度智能化。推动化工园区对照竞争力、智慧化评价导则开展分类分级评价和改造提升。
7.促进园区集聚集约发展。严格落实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必须进入合规化工园区(与其他行业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项目除外)的规定。认真执行入园项目评估制度,把好入园项目质量关,防止落后产能、工艺、设备死灰复燃,严防高危低效项目落地园区。支持运行态势良好、土地利用充分、有优势项目支撑的化工园区扩区增容,引导优质园区做大做强,打造更多百亿级园区。盘活园区闲置土地,优化资源配置,对园区内运行低下的非化工企业,通过分类评估、精准施策实现“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本地配套,推动产品消纳,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四)推进企业改造提升。
8.深入推动智能化改造。以落实“两新”政策为契机,加力推进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推进企业对生产、服务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实行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开展化工企业重要数据识别备案、分级防护和风险评估,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和数据安全水平。推广“5G+工业视觉”质量检测系统,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积极创建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9.持续推进安全治理。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推进企业设备远程运维和能耗优化。对涉及硝化、氯化等重点监管化工工艺实施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进高危工艺安全化改造和替代。支持企业提高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灭火救援力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0.积极推动绿色化改造。严格落实化工行业能效、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瞄准能效标杆水平和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化工行业加大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力度。打造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化工与建材、冶金、节能环保等行业耦合发展,提高磷石膏、钛石膏、氟石膏、脱硫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和电石渣、碱渣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五)大力增加高端供给。
11.发展多元赛道新品。积极对接新兴产业,研发适销对路的高端化工新品。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大动力锂电池高性能隔膜材料,硫化物、氧化物等固态电解质材料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发投入,满足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电池材料的需求。在电子信息领域,开发高纯度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等产品,满足芯片、显示面板等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传统涂料企业产品向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环保型涂料转型,加大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化学品等产品开发力度。支持优质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技术装备升级,增强高端产品自给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12.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提升过程控制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化肥、尼龙、轮胎、纯碱、烧碱、烯烃、芳烃、乙二醇、功能聚酯等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机制,逐步建立相关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推动建立质量分级、应用分类的市场化采信机制。组织开展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遴选推荐一批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典型案例,推动企业争先进位、产品提质升级。
13.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贯通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聚焦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氟基新材料等领域,以“揭榜挂帅”等形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破解化工产业技术难题。
(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14.“东引”延链补链。精准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地区化工产业优势资源,抓住部分化工企业生产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遇,以产业链为导向,承接适销对路的高端化工企业入豫发展。依托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国尼龙城建设等,吸引东部企业参与下游高端新材料项目建设。组建省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体,对关键产品工艺进行联合攻关。依托濮阳、济源等地化工中试基地,建立中试基地共享机制,为东部转移项目提供工艺验证服务。
15.“西进”减量降本。以豫新合作和对口援哈为契机,引导资源型企业“西进”,推动煤化工、尼龙化工等产业有序调整,通过梯度转移、要素联动、模式创新实现减量降本。将新疆等地作为省内化工企业战略转移承接地,坚持“配套环节西移、核心环节留豫”,推动能源密集型(氯碱)、原料依赖型(煤化工)工序西移,保留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缩短物流半径,降低中间品运输成本,通过“西部原料生产+河南终端制造”,实现减量降本增效。
(七)优化政策突破发展。
16.促进基础产能集中优化。落实《河南省合成氨、烧碱等化工行业产能界定及置换管理办法》,严禁合成氨、烧碱等化工行业新增产能,统筹全省闲置产能支持省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产能置换将合成氨、烧碱、焦化、尿素等基础产能逐步向优质企业转移,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17.推动危化企业入园发展。积极引导危化企业入园发展,入园企业的环境容量、用地、能耗、水耗等指标按照“先立后破”的方式等量置换,主动入园项目不受投资额限制。对入园需求较大的地方,优先支持化工园区扩区,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18.破解低危项目落地约束。对新建含化学反应工序的低危生产项目(非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化妆品制造、口腔清洁用品制造、中药提取、林产化学产品制造等),研究出台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政策,允许在园区外建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