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绿色转型,申能集团深化改革聚力前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7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次数:23

金秋时节,一套证书的到来,为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带来喜讯——由申能集团、城投集团、华谊集团和上港集团等四家市属国企携手合作的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取得了原料供应、甲醇生产和贸易储运加注ISCC EU与PLUS全流程双认证证书,标志着这一项目取得了进入全球市场,并在上海港进行加注的“通行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添新助力。

这一项目是上海市首个本地绿色甲醇产能项目,也是申能集团近年来积极适应国内能源体系系统性变革,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的缩影。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双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近年来,申能集团锚定提升“一流产业发展能级、一流安全保障能级、一流价值创造能力、一流创新活力动力”发展目标,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国有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加底气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4月,一场聚焦破解老旧小区燃气安全隐患大、安检入户难等问题的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申能能源中心举行。

为更好守护百姓安全用气“最后一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申能集团开展燃气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组织专业人员入户检查、开展燃气安全宣传,当年在6个试点区完成6.2万户老旧小区管道天然气用户入户安检服务。

“我们坚持‘只上一次门,解决一揽子事’。”上海市劳模、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燃气浦东销售公司张忠华说。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申能集团组建了一支由255名劳模工匠、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团队,与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燃气安全志愿者队伍,为燃气用户提供上门检查、隐患处置、安全宣传、业务咨询等志愿服务。2025年,专项行动从“试点攻坚”转向“全市覆盖”,覆盖全市16个区、80个街镇、150个居村、15万户老旧小区管道天然气用户,进一步筑牢社区安全屏障。

创新社企合作模式助力基层治理的背后,是企业对能源安全保供这一核心功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申能集团筑牢能源保供、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底线,把安全发展贯穿企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经过近二十年的前瞻布局和持续投入,申能集团已构建形成集生产采购、管网配输、供应服务为一体的天然气产供储销完整体系,2024年天然气经营规模超114亿立方米,能源保障能力日益提升。

为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申能集团一方面加强上游补链、中游强链,推进上海LNG(液化天然气)站线扩建项目建设,研究规划本市天然气主干管网优化建设及与国家管网互联互通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本市天然气应急处置与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推进下游扩链,加快市场整合步伐,启动液化气整合试点,加快管道气市场下游区域整合,推动行业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型,构建安全高效的行业新格局,提升超大城市能源安全韧性。


       国家油气重点工程,上海市、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

与此同时,用气安全也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一环。多年来,申能集团主动融入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市府实事工程,全力推动隐患排查治理。近三年来,已完成燃气地下管道改造超1900公里、地上立管改造超28万户,显著降低泄漏与爆燃风险。申能集团系统燃气企业还启动并完成了“灶前连接软管更换”“高龄独居老人报警器加装”“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更换燃具连接软管和调压器”等一系列市政府实事项目,共计惠及百万户家庭。

减碳排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展开申能集团电力产业地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东起上海,西至新疆,北达内蒙古,南抵海南,项目已涉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申能集团高质量推进新能源布局,项目涉及24个省市自治区。图为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项目。

这既是上海国企“走出去”的发展足迹,也是申能集团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上积极主动作为的改革印记。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申能集团聚焦绿色电力,积极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深化煤电清洁化发展,高质量推进新能源布局,推动电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聚焦绿色燃料,加快项目建设,拓展场景应用,在氢能、绿色甲醇等方面持续探索新增长极,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在煤电清洁转型方面,申能集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领先优势,推动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生物质掺烧等技术研发应用,探索燃煤机组“双碳”实施路径。今年伊始,全国首个火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全流程试验项目在申能外三发电顺利通过性能试验考核。

上海首座电网侧混合型储能电站——申能奉贤星火综合新型储能示范基地(一期)于今年9月实现首批并网,“在一个储能站内,一次性就能看到4种主流的新型储能电池技术,这在上海乃至全国都不多见”。申能股份旗下申能储能公司董事长陈冬亮介绍。

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申能集团坚持海陆并进、市内市外并举,融入上海“光伏+”专项工程,加快打造横沙岛零碳示范,探索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推动市外规模化基地建设,实现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期工程60万千瓦风电全容量并网,新疆风光大基地335万千瓦项目开工,保障绿色清洁能源电力供应。截至今年9月,申能控股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约683万千瓦,装机占比提升至36.4%,绿色先锋电力版图加速拓展。

走稳当下,更要向前探路。近年来,申能集团积极实施市场化运作,创新布局氢能、绿色甲醇等绿色发展新赛道,培育战新产业新增长极。

申能集团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局,加强与市属国有企业协同合作,全力推动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建设。目前,上游生物质资源已基本实现“应拢尽拢”,全流程绿色认证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计划2025年底投产。

对于“未来终极能源”氢能,申能集团已形成氢能产业高端制造和应用场景“三纵三横”战略。在制氢端,投资布局电解水制氢、氢气提纯领域并积极探索绿氢制备;在储运环节,攻关高压气态与液态技术;在应用端,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动氢能从“概念”走向“日常”。

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也得益于“能源+金融”双主业相互支持、相互赋能的实践。申能30多年的产融结合,有力地支撑了上海能源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还将充分挖掘集团产融资源协同效应,进一步明确金融业务边界和防火墙,逐步构建形成“治理体系化、流程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发展能级。

乘效能 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在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承担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重要使命。近年来,申能集团立足主责主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短短5年内,申能集团“科创联合体”进行了两次“蝶变”。2019年,申能集团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实施联合重组,自此科研实力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12月,联合顶尖高校、电缆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用户,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高效能特种电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重组,成为国内电缆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依托这一平台,申能集团将聚焦高效能输电传输技术需求,构建高温超导、深远海输电、高端装备用电缆系统技术迭代体系,并围绕航空航天、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5G等新基建领域,打造国内线缆材料龙头制造商。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能源系统正经历系统性变革重塑,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是能源企业的“应有之义”。多年来,申能集团在能源领域持续深化集成创新,节能水平始终保持行业领先:

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与新兴技术融合方面,位于安徽淮北的“135”国家示范项目额定工况性能试验供电煤耗创249.31克/千瓦时,刷新世界纪录;

在清洁能源领域,国内首套LNG冷能发电装置在洋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成投产。此外,“海上风电发电及输电用高端电缆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获多个省部级奖项,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支撑;

在高效能输电传输技术领域,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并实现持续稳定运行超1200天;

……


        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运用申能旗下上海电缆研究所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图为上海电缆研究所高压试验大厅。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机制保障。申能集团积极推进私募股权业务平台向能源领域CVC(企业风险投资)转型,优化旗下申能诚毅的管控模式,强化对前沿技术的靶向布局。过去一年,申能诚毅前瞻投资上海未来聚变能源平台,并参股投资风电、核聚变关键材料相关企业,初步构建起覆盖聚变、风电、储能等方向的创新生态链。

除壁垒 优化企业治理水平

申能集团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落实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市场化经营转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结合业务板块多元的实际,沿用“一企一策”差异化绩效管理模式并进一步细分企业类型,比如,将金融服务类细分为成熟型和成长型,并据此构建“4+2”考核指标体系——即股东价值、主业发展、持续能力、风险管理四个一级维度,叠加约束性与激励性两类指标。

例如,对处于初创期的新能源项目公司,重点考核技术路线验证和市场拓展进度,对成熟型金融企业,则更强调资本回报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这一机制有效引导各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无论是何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最终仍要回归“人才”本身。

在人才激励方面,申能集团积极推动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多元化中长期激励方式。今年5月,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缆检测启动实施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完成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加大资源要素和收益向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倾斜力度。至此,申能集团具备中长期激励条件的企业实施覆盖率达88%。

在人才使用方面,为深化“三能机制”改革任务要求,申能集团积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覆盖率达100%,实现领导人员“全员契约化”。深化“跨单位、跨系统、跨条线”任职和挂职交流,进一步打通内部流动通道。在部分直属单位试点干部提前退出机制,并对考核结果不佳的干部加大降级使用力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夯实人才梯队,申能集团研究实施了聚焦后备人才培养的“英才”计划、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的“专才”计划、聚焦高潜年轻人才培养的“优才”计划,构建“穿透式发现、跟踪式培养、常态化选拔”的全周期培养体系,基本形成覆盖集团全系统的岗位职级图谱,为促进干部人才培养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申能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提效,高标准谋划新一轮改革发展,努力当好上海城市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超大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排头兵,绿色低碳产融生态圈构建的生力军,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挥应有作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