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手绝活儿,练就并不容易。
2011年,张子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北京燃气集团三分公司,成为一名运维工。入职后,正好赶上全市开展“煤改气”工程,张子建跟着身边班组师傅,穿梭在通州区的大街小巷,用心记录着每一个站箱、闸井的位置,边干边学。“子建平时最爱抱着各类指导书、说明书、操作规程反复阅读。”同事们都夸身边这位年轻人勤奋好学。

一次,燃气调压器出现共振故障。“两台设备出口压力设计相近,气流回返到设备,皮膜和弹簧就可能产生振动。”张子建心里想着,这样一个小故障,自己照着书里的操作流程很快就能搞定,便跟着班组的老师傅去现场处理。可到了现场刚一下车,张子建就被振傻了。“振动从脚下传导到身体,仿佛五脏六腑都在颤。心里一害怕,脑子就空了。”
看着班组的老师傅熟练地关上阀门、调试设备,很快就解决了故障,张子建脸红了,“感觉有些丢人。‘纸上得来终觉浅’,没出过现场,就永远差那么一点。”

此后,张子建连续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反复练习,锻炼自己的本领。可一连参加了3次市级比赛,成绩却一直不太理想。张子建不服输,反而越挫越勇。
2019年,“燃气杯”第四届全国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为了在竞赛中能有更好的表现,张子建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反复推敲水柱表每一次细微的变化,对设备上的每一颗螺丝钉如数家珍。在实操练习中,为了更快找到自己的不足,张子建还让同事录下视频,对照视频查找不足。
竞赛中有一个单元,是盲拆燃气切断阀控制器。选手要蒙上双眼,把完整的控制器拆分成托盘、皮膜、螺栓、O形环、弹簧等一个个零件,并整齐地码放在工具台上,再组装回去,中途不允许摘下眼罩。
“拆装的过程其实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蒙着眼。所有环节都要摸黑操作,内心会感觉特别不安,总想摘下眼罩看看零件到底在哪儿、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备战期间,张子建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将整个拆装过程从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以内。
此次全国竞赛有28个省区市的管道燃气高手参加,竞争格外激烈。比赛开始,在取螺栓的过程中,张子建突然出现失误:一个直径仅有3毫米的螺栓飞出,不知道掉到了哪里。“那次比赛用的都是崭新的设备,螺栓上了油,取下的时候动作稍微快了一点,就掉到了工作台上。”张子建一点一点地摸索,可摸遍了整个工作台,也没有发现螺栓。
比赛场上,每一秒的时间都格外珍贵,双眼被蒙住的张子建,仿佛浑身哪儿哪儿都使不上劲儿。“眼前一片漆黑,却能听到其他选手拿起扳手的声音。别人开始拆其他零部件了,自己却卡在这儿。”张子建的内心饱受煎熬。
时间越来越紧张,要不要坚持继续找下去?“比赛中有个规则,遇到困难可以向裁判请求救援,但这样就会扣分,影响最终成绩。”张子建坚持着一点一点摸索,摸了三分钟,最终在裁判打分表的夹子上,摸到了螺栓。
螺栓归位,张子建长舒了一口气,手底下加快速度,把耽误的3分钟抢回来。最终,张子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拆装。由于各个环节操作规范,评分并没有受到影响,张子建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
“燃气无小事。”张子建始终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这些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施工中需要燃气系统配合较多。张子建负责的班组管辖区域内多为老城区,管网老旧而且情况复杂,为避免施工外力破坏情况的发生,他要求班组人员加强巡检力度,密切关注辖区内施工情况,做好相关配合。

2024年,张子建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今年又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为了将“蒙眼拆解”的本领传授给大家,他还担任北京燃气集团的内训师,并依托工作室研发制作了调压器维检修平台,解决了公称直径150毫米以下的调压器线上检修时间过长、直接使用气源操作会产生气源浪费等问题。如今,这套设备成为练习调压器检修的培训教具,让职工有了更多上手操作的机会,助力燃气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