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俊杰 胡斌
二十年,于历史长河或为一瞬,于一座城市与企业,则是一段深刻的成长印记。2005年,杭州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中燃”)正式成立,自此,这家企业的命运便与这座千年古都、创新活力之城的脉搏紧密相连,同频共振。从零用户到服务30万居民家庭,从零公里管线到超5000公里管网纵横交错——杭州中燃的成长轨迹,恰是杭州城市能级跃升的生动注脚。
这家创立于2005年的能源企业,其业务边界早已超越传统燃气范畴,转型为覆盖能源、科技、新零售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商,迈向综合能源服务的新蓝海。
从第一个整村通气到保障亚运会
能源动脉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城市发展,能源先行。杭州中燃的二十年,是深度参与并见证杭州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二十年。2005年,杭州中燃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起步。如今,企业在萧山区、钱塘区累计投资近30亿元,构建的燃气管网已实现乡镇全覆盖。这张“城区环网供气、乡村支线通达”的能源网络,织就了一张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的细网。2010年12月15日,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农户家中的燃气灶首次跳动着蓝色火焰。这个萧山首个整村通气项目,开启了杭州乡村能源变革的序幕。“自建房里用上管道天然气,村民的生活品质实现了跨越。”时任凤凰村党委书记胡岳法回忆道。
从凤凰村起步,到2016年衙前镇成为全省首个管道燃气“户户通”乡镇,再到今年春节前实现钱塘区内经营区“村村通”目标,杭州中燃切实推动了清洁能源的普惠化,让现代化能源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保障重大活动与城市平稳运行,是杭州中燃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护航G20杭州峰会等国际盛事,还是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冬夏用气高峰,杭州中燃始终以最高标准坚守保供一线,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为城市重大事件的成功举办和日常有序运转提供了坚强可靠的能源支撑。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杭州中燃也经历了最严峻的考验。作为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亚运会,其核心区域——亚运村、萧山国际机场及杭州南站都位于杭州中燃的服务辖区内。公司需要保障21处亚运场馆及周边医院、居民小区的能源安全,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确保万无一失,杭州中燃制定了155条安全运营措施和112条稳定保供措施。
对数字安全和创新模式的追求,也一直是杭州中燃的使命所在。企业投资上千万元在亚运村内建设各类燃气管线和数智设备,专业团队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亚运村数千户的通气点火工作,让近2万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用上安全可靠的燃气。亚运会期间,通过智慧调度平台对超5000公里管线进行全天候监控,保障了这场国际盛事的能源需求。
创新低碳双轮驱动,拓展业务服务新空间
打开龙头就能喝上直饮水,这是萧山区益农镇南沙府居民严大爷的生活新体验。今年6月,由杭州中燃承办的益农镇管道直饮水项目正式通水,这也是杭州市首个管道直饮水项目。作为中燃集团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民生工程,该项目的顺利竣工也标志着中燃集团进一步完成从能源服务商向综合民生服务商的全新转型。通过“企业主导+政府协调”的模式,中燃集团进一步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典型范例。
秉承“气聚人和·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背靠中燃集团的杭州中燃,其经营范围也早已突破传统燃气业务的边界:目前,杭州中燃正从单一燃气供应商,向冷暖电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城市中心,江宁大厦光充储站等20个充电站为城市绿色通行提供动力;在综合酒店、商业体,杭州中燃的亚运村供热项目等7个大型供热项目为城市综合服务提供稳定的供热;13个大平层居民供热项目也让钱塘江南岸的冬天不再寒冷;在工业园区,杭州中燃已经投运有19个光伏项目……企业近年已经投资超1亿元,为杭州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绿色能源支持。
与此同时,基于30万家庭用户基础,杭州中燃的社区服务网点开始展售智能厨电等产品。依托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深入社区的服务网络,杭州中燃积极探索“燃气+”新零售模式。围绕厨房、家居生活场景,开展燃气具、厨电等优质商品的销售与服务,打造“产品+服务”的一站式体验,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到全产业链布局的跨越,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种“能源+零售”的创新模式,让传统公用事业服务焕发新生机。
二十年,杭州中燃见证了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城市变迁。随着业务布局深化,这家二十岁的企业正以更丰富的业态、更智慧的服务,参与杭州下一个二十年的发展建设。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杭州中燃将继续以服务为基、科技为翼、绿色为念,打造成为跨区域的全业态综合能源服务商,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强大的“中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