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投资市政管网:为城市地下“能源血管”注入焕新活力
9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市中原区洛河路与伏牛路交汇处的人行道上,施工围挡内,已焊接完毕的PE管整齐排列,静待入土;距离此围挡200多米外的另一施工区域,定向钻正高速旋转,泥浆如丝般顺滑地流入定向钻孔道,在地下悄然延伸至另一端。与此同时,在平整的人行道上,一名施工人员手持定位仪,精准测量着钻头的位置。

“现在进行的是定向钻导向作业,只开挖两个操作坑即可。”郑州华润燃气工程部副经理李志介绍,现场正在进行的是洛河路段从伏牛路段至文化宫路段的燃气老旧管网改造,为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实施“微创”施工。
洛河路是典型的老城区道路,燃气市政管网已经运行30年,而道路狭窄、人口密集、施工空间有限,改造团队创新采用 “夜间施工 + 动态调整” 模式,工程部专门制定 “错峰作业表”,将晚上进行管线预制焊接等轻噪音工序,白天则安排一些噪音较大的工序。
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也成为管网改造的 “黄金窗口期”。李志透露,假期学校放假、部分企业停工,交通流量下降,正好能集中攻克交通干道管线穿越、关键节点连接等工序。“等假期结束,市民上班上学时,地下的新管网已经悄悄‘上岗’,不会耽误大家的日常出行。”
“老旧燃气管网使用的是钢制管道,用久了容易生锈腐蚀泄漏,我们得经常‘查漏补缺’,现在换成 PE 管,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蚀问题。” 李志拿起一段崭新的 PE 管介绍,在此次市政燃气老旧管网改造中,企业作为主导,自筹资金,全面升级了传统的钢制管材,采用惰性高密度材质的PE管。PE管以其不导电、抗腐蚀的特性,无需额外防腐处理,有效预防了因腐蚀穿孔导致的泄漏事故。这不仅实现了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还为城市地下“能源血管”装上了“安全铠甲”,确保了燃气输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今年,郑州华润燃气计划完成49 条市政老旧燃气管网改造,从今年6月中下旬开始进场施工,截至 9 月底已完成 11 条。
庭院管网民生工程精准发力:“一院一策”努力“快进快出”
走进文化路上的河南农大家属院,楼体斑驳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与其相连的老旧庭院燃气管网,正在进行分段改造。
“该小区面积大、管网长,而且是双路进气,施工工期长,和居民协调难度比较大。”郑州华润燃气北区管线所巡检副所长董磊介绍,河南农大家属院于20世纪90年代完成燃气管道的铺设并通气,该小区有23栋楼和1栋幼儿园,约1600户,总管网长度约2460米,管网老化,近年频繁出现气压不稳问题。鉴于小区管线冗长,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被划分为三个系统逐步推进,目前已有两个系统顺利铺设完毕,第三个系统正紧锣密鼓地开挖中。
作为郑州庭院老旧管网改造的重点项目,庭院燃气管网改造采用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的模式推进,郑州华润燃气专门成立改造专班,提前与社区、物业、居民沟通,制定 “分段施工、快进快出” 方案。
“我们打破‘先开挖再整体施工’的常规,实行‘开挖一段、验收一段、铺设一段、回填一段’的流水作业模式。”董磊介绍,针对小区出行通道窄的问题,施工队采取 “上午开挖、下午回填” 的节奏,单日完成单个路段改造,避免长期占用通道。同时,改造全程采用 “先铺新管、再切旧管” 的方式,除新老管网切换时会有短暂停气外,其余时间均保障居民正常用气。“在进行城区市政燃气管道提升改造项目时,我们会与社区确认居民用气高峰时段,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进行停气,以确保停气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025 年郑州计划改造的 233 个庭院共计64290米老旧燃气管网项目,截至9月25 日,已完成 46 个小区改造,改造长度达 20427 米,剩余项目将按 “先急后缓” 原则稳步推进。改造团队将进一步深化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减少质量问题,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同时,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材料浪费、缩短工期、降低人工成本,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团队将建立居民沟通群、设置现场咨询点等,及时回应居民诉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保障施工安全,让民生工程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