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罕见的需要大规模救助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成为常态。不幸的是,每当经济出现问题时,能源是历史上遭受打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包括经济衰退在内的经济衰退往往会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导致石油和天然气管价急剧下跌以及信贷收缩。油价和天然气价格下跌意味着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收入下降,以及信贷条件紧张,这导致许多勘探者和生产商在筹集资金时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进一步抑制了收益。让我们来看看能源市场对过去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反应。
1930年大萧条
在1930年大萧条之前的几年里,美国大型油田的开放导致了巨大的供过于求,并导致价格暴跌至每桶13美分(经通胀调整后,今天约为5.40美元)。
1929年10月,由于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西南部其他地区和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几个大型油田,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了惊人的5.45亿桶。当时,这相当于214天的生产时间。从某种角度来看,截至3月24日的一周,美国原油库存为8.4527亿桶,相当于约42天的产量。
192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Seminole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投产,年产量为1.36亿桶,占美国石油总产量的10%。俄克拉荷马城的新发现、Yates油田(德克萨斯州西部)、Van(德克萨斯萨斯州东部)、加利福尼亚州的Signal Hill和大洛杉矶的超大型Long Beach油田的大量新发现迅速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初普遍存在的石油恐慌高峰。
到1931年夏天,仅德克萨斯州东部油田就从大约1200口井每天抽取90万桶石油,而几个月前几乎为零。不幸的是,过多的石油涌入市场,再加上大萧条期间的低需求,引发了一场戏剧性的油价暴跌,油价从1926年的每桶1.88美元暴跌至1930年的1.19美元,最终在1931年7月的大萧条中跌至每桶13美分。
1973/1974年的石油冲击
1973/74年的石油危机被视为最重要的石油危机之一,此前阿拉伯生产商对美国的石油禁运加深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是高油价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19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以回应美国尼克松总统向国会提出的为赎罪日战争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紧急援助的请求。因此,OAPEC国家停止了对美国的所有石油出口并开始减产,从而降低了全球石油供应。这些削减几乎导致了供应紧缩,并使油价从禁运前的每桶2.90美元翻了四番,至1974年1月的每桶11.65美元。禁运最终于1974年3月解除,因为OAPEC成员国内部对禁运的持续时间存在分歧。
正如时任美联储主席Arthur Burns所观察到的那样,禁运和操纵油价对美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到1973年年中,工业商品的价格已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涨。工业工厂几乎满负荷运转,导致工业材料严重短缺。与此同时,美国石油行业缺乏过剩的产能,导致各地出现严重的石油短缺和燃料短缺。
更糟糕的是,欧佩克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而非欧佩克来源则大幅下降。这使欧佩克能够对全球石油市场的价格制定机制行使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美元贬值后,欧佩克国家采取了以黄金而非美元计价的方式,导致黄金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每盎司35美元大幅上涨至每盎司455美元。
最终,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引发了一场U型衰退,其特征是长期增长疲软和经济收缩。
1998–1999年的石油价格危机
1998/1999年的油价危机与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的美国人所习惯的相反,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油价的急剧下跌。
1997年夏天,泰铢的崩溃标志着油价暴跌的开始,并导致股市暴跌60%。因此,作为全球需求支柱的亚洲的石油需求大幅回落,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也在下滑。更糟糕的是,在伊拉克石油自海湾战争以来首次重返全球市场之际,欧佩克的生产仍在不受阻碍地进行。事实上,伊拉克的日产量几乎翻了两番,从1996年的不足60万桶增加到1998年的230万桶。
1997年11月,就在油价开始下跌之际,欧佩克部长们同意将其产量配额提高200万桶/日,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全球需求将继续以1997年前亚洲经济奇迹最高峰时的速度加速。没过多久,欧佩克就意识到自己的时机大错特错,并在1998年多次降低产量配额,以阻止油价下跌。但一些成员国,尤其是委内瑞拉,不愿失去市场份额,并拒绝与摇摆不定的生产国沙特阿拉伯合作。毫不奇怪,在1997年10月至1998年3月期间,油价暴跌40%,至每桶10美元,在欧佩克的争吵中,到1998年底,一些级别的原油价格跌至6美元。
对于美国司机来说,油价暴跌是伊甸园,购车者更喜欢运动型多用途车和卡车,而不是小型车。像福特远征林肯领航员这样的品牌突然跟不上需求了。据《纽约时报》报道,“越大越好,但汽车制造商正争先恐后地制造美国人将购买的庞然大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本世纪迄今为止全球遭受的最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始于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其特点是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急剧上升。尽管第一波危机得到了控制,但随着疫情在整个经济中蔓延,它严重限制了经济活动。尽管房地产市场崩溃,大宗商品价格仍大幅攀升。
这场危机最终引发了通货紧缩和清算浪潮,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所有资产的价值都下降了。在此期间,油价从2008年6月的每桶133.88美元暴跌至2009年2月的39.09美元,而天然气价格从每百万英热单位12.69美元跌至4.52美元。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危机在一年后结束,这要归功于美国政府采取的积极刺激措施,这导致了对通胀上升的预期,进而引发了大宗商品购买的增加以及信贷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