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氢装上阵 碳知未来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04  浏览次数:2983

——煤炭超临界水气化热电联产技改项目落子广东佛山

零碳环保、绿色山河、双碳目标,中国在行动。12月24日,佛山市南海区煤炭超临界水气化热电联产技改项目及配套副产氢项目开工仪式宣布启动。中科院院士郭烈锦、何雅玲等专家代表出席并致辞,佛山市政府领导、市直单位代表,部分企业代表和银行代表共计百余人出席开工仪式。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公司代表发言。

图为中科院院士郭烈锦在致辞

郭烈锦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增加雾霾等环境问题治理的难度。在此背景下,超临界水蒸煤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对于立足我国国情,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抢占能源变革先机,保障能源战略安全,加快治污降霾改善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等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图为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在发言

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表示,“双碳”已不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某个国家的事,它已成为全人类的愿景和使命。“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及热电联产”技术正是深度契合这一愿景目标下,面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有资源禀赋,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做了很好的诠释,有效推动煤电行业节能降碳、转型升级。项目投产后在实现发电、供热的同时副产氢气每小时10000标方,有效缓解佛山市氢源不足的现状,而15元每公斤的制氢成本,为佛山市实现35元每公斤的终端销售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次开工的项目是郭烈锦院士团队多年研发的“超临界水蒸煤制氢”技术在服务社会民生过程中的落地应用。该技术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将煤中的碳、氢、氧元素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将氮、硫、金属等无机物形成灰渣排出,可从源头上解决导致雾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燃煤气体污染物和粉尘排放;以超临界水、氢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产物气可用于制氢、发电、供热、供蒸汽,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富集和资源化利用。该技术成果研发及产业化得到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持续支持。据估算,该技术用于1000MW煤电机组,可提高煤电转化效率至少5个百分点,降低一次设备投资30%,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超临界水蒸煤制氢”是一项原创性技术,具有高能效、清洁低污染、低耗水、节能减排等特点,通过大规模制氢、发电、热电联产、氢热联产等方式,从源头上抑制污染物、烟尘等生成,高纯二氧化碳的富集与资源化利用,可实现污染物与二氧化碳零排放。

凭借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超临界水蒸煤制氢”技术入选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在12-15届国际清洁能源大会(ICCE)等知名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16次、向全球推介,获“特别贡献奖”;获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

据了解,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郭烈锦院士为技术牵头人,以郭院士团队多年研发的“超临界水蒸煤制氢”为公司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制氢领域的头部企业。“超临界水蒸煤制氢”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的转化率,直接将煤炭化学能转化为氢能。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气体污染物和粉尘颗粒物(如 PM 2.5)的生成和排放;气化产物是超临界水蒸汽混合物,可产氢、发电、供热、供蒸汽,可适配加氢母站、炼化、冶金、建材等多个消费场景。目前已在佛山市南海区利用该项技术技改5万千瓦时热电机组,同时副产高纯度氢1万方/小时,既为当地解决燃煤发电污染排放的问题,同时满足当地极度缺氢的需求,得到佛山市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

图为六家企业签署企业联合体氢能源战略合作协议

在现场,新锦盛源(广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智汇(天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举行了企业联合体氢能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