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资讯 » 正文

中俄联手北极“寻宝”:开采加工液化天然气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3  浏览次数:584
     在亚马尔半岛的茫茫冰原上,极夜,正在施工的亚马尔LNG项目基地上的灯火撑起天际线。
     茫茫冰原,极夜。黯寂的天光中,正在紧张施工的项目工地上,一片灯火撑起了天际线。
     这里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的亚马尔半岛,地处北极圈内,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2摄氏度。在当地的涅涅茨语里,亚马尔的意思是“天涯尽头”。
     点亮这些灯火的,是冰原下蕴藏着的宝藏。正是这些宝藏,不仅吸引来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注,还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基地,开启了中俄合作的新模式。
     在这里,大量的“中国制造”吹响远征北极“集结号”,预计到明年,“北极气”也将从这里漂洋过海送往中国。近日,南都记者赴北极探访这个全球最大LNG项目,揭秘中俄如何在北极之境“掘金”。
     两国首脑同关注“天涯尽头”
     搭乘的飞机在萨贝塔机场降落时,正是亚马尔半岛极夜中的白天,天光蒙蒙亮了不到一个小时,茫茫冰原又进入夜间。
     气温零下30摄氏度,体感温度零下40摄氏度。严寒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只要在室外短暂停留几分钟眉毛就结上了冰花,手机拍不到5张照片就被冻得关机。
     条件如此恶劣的“天涯尽头”,却引来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注———这里是俄罗斯最丰富的天然气储藏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这一规模占全世界的16%,比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的80%还要多。
     推动这里的天然气开采,中俄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过问:在2013年的中俄副总理级能源会晤中,俄方首次提出建议研究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
     联手开发全球最大的的议之际,中石油与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收购亚马尔LNG项目20%股份的框架协议,确定中石油参与到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中。南都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中国能源公司在俄罗斯第一次进入能源勘探、开发、工厂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
     次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中石油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订“亚马尔LNG项目购销合同”,确定每年采购300万吨液化天然气。
     了解到,在合作推进中,普京还曾亲自过问项目进展,专门为其修改出口法,为液化天然气出口开绿灯。2014年,诺瓦泰克公司获颁出口液化天然气资质、亚马尔LNG项目获得出口权,打破原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一家垄断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局面。
     2015年12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中国丝路基金也入股该项目,购得亚马尔LNG项目9.9%的股权。
     与北极熊北极狐做“邻居”
 
     按照规划,这个总价值超270亿美元的“超级能源项目”,每年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气以及100万吨的凝析油。作为中俄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亚马尔LNG项目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的发展,也将成为中国优化国内能源结构、应对空气污染的新武器。
     亚马尔LNG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在北极这样极寒的环境下,开采加工液化天然气,优势和劣势都极为明显。
     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储量大、埋藏深度浅、气体纯度非常高。而液化天然气就是将气田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经过一连串的超低温冷却,当温度达到沸点-161.5变成液体后,压缩储存在低温储存罐内。“北极的极寒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冷却场,在这里生产液化天然气,冷却工序更简单、成本也更低。”该负责人介绍说。
     但极寒本身对项目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在极寒地带的户外,每个工段上的工人都分成两队轮流作业,当工地上气温低于零下40摄氏度、或风速超过每秒10米以上需立即停工。极低的气温还考验着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耐受性。
     更大的困难是在茫茫冰原的冻土带上建设液化天然气的工厂、架起生产线。在项目现场,有工作人员告诉南都,坚硬的冻土层就像一块“冻豆腐”,当亚马尔半岛进入夏季,冻土层表层也会一定程度解冻,直接影响到生产线和设备地基的稳定。为此,项目现场在主体设备、生产线建设前,首先要往冻土层地基里打入上万根钢筋,“就像把一把牙签穿进冻豆腐中,确保它不变形。”这位工作人员说,每一根钢筋都配置了有热稳定装置,以确保冻土层的恒温。
     北极的环境极其严寒又极为脆弱。在亚马尔LNG项目开工之前,北极熊和北极狐是这里的“北境之王”。
     亚马尔LNG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作为北极的“外来者”和“开发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地的原生态。在项目建设的两年多里,工人们与北极熊、北极狐一直“相伴”———北极狐经常到工地、工人宿舍区来“串门”;而在海面冰封的冬季,北极熊也时常造访项目工地的码头,在破冰船附近觅食。
     中国制造“组团”远征北极
     在这个“超级能源项目”中,频频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
     据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亚马尔LNG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的78个模块,有80%以上都被中国的海洋工程企业包揽。
     了解到,这一项目也被业界认为是开拓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模式。
     对俄罗斯而言,这一项目具有战略性意义,能带动能源出口、促进新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开发等。亚马尔LNG项目负责人也告诉南都,在极地开展这样的“超级能源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它是一个没有多国合作就成就不了的项目。
     中石油俄罗斯公司的郭俊广在撰文中也指出,通过亚马尔LNG项目,中国可以学习俄罗斯的钻采工艺技术、在北极作业经验;中国承担模块建造的工厂也能够从项目合作伙伴中吸取先进的模块化建厂和运营经验,推动中国模块制造商技术产业升级;中国造船企业也能学习到极地LNG运输船制造、运营、管理经验,掌握北极航线航行技术。为将来可能在北极的项目和合作奠定基础。
     此外,从中国能源结构而言,亚马尔LNG项目将为中国稳定供应3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将有力保障国内天然气的供应。
     按照项目的施工进度,今年3月,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将驶往亚马尔半岛,到今年第四季度,亚马尔LNG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将全面投产。而根据此前中俄双方签订的购销协议,明年亚马尔LNG项目将实现向中国持续供应“北极气”。   来源:国际燃气网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