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老师,先教教我们怎么开会,尤其是经营分析会。”
这是这几年入企辅导,老板们最经常讲的一句话。
很多上规模的企业体系复杂,事业部多,会议效率非常低,尤其经营分析会,会上各讲各的,鸡同鸭讲,各自为战。
开会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经营分析更是一种能力,只有统一共识,整个组织才能产生协同效应。
今天我们就只从经营分析会的表现形式上,帮大家理一理,经营分析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看看你们有没有中招。
1、做经营分析的时候,要不要使用形容词?
很多公司的经营分析会上,有不少形容词。
比如,在现状分析的时候,经常听到“这个月的业绩提升很快”“销售收入大幅下降”“环比下降明显”。
进行根因分析的时候,经常说“人员不够稳定”“产能影响程度很小”“故障频次比较高”“没有及时进行处理”“耽误时间比较长”,在行动计划中,经常有“加强操作规范的宣贯”“进一步提升研发投入”。
所有提及到的这些情况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也是,但定位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
经营之父稻盛和夫先生在六项精进中提到“努力向上提升,哪怕只是一寸”“要每天反省”,你看,稻盛和夫也要用“一寸”和“每天”这样的量化词语。
因为没有量化就没法跟踪,没法跟踪就不能管理,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帮助业务进行问题定位和纠偏,更容易跟进和评估,更容易识别出重要程度。
2、汇报的时候,要不要读PPT?
有些公司在开经营分析会的时候,都变成了秀片现场。
会议一开始,汇报的人就开始兴致勃勃的“分享”PPT,洋洋洒洒几十张,所有内容事无巨细全讲一遍。因为根本抓不到重点,所以台下的参会者很少有人能提出问题,偶尔老板会抛几个问题。
大部分的参会者只是“听”会者,不是“与”会者,开两天的会,经营分析会的“评审”价值很难实现,这样的经营分析会肯定是没有输出成果的。
3、分析数据后,要不要拿出结论?
大部分公司在开经营分析的时候,也会做数据分析的报表,但大多数时候是报表多于结论,甚至没有结论。
通过数据报表的分析,结论是什么呢?基于这些结论,可以识别出哪些问题呢?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基于这些问题和原因,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基于这些行动,需要公司配置哪些资源呢?
只有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出问题,管理团队才能评审,公司才能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投入资源,闭环差距。
4、开完会,要不要输出?
经营分析会的目的,是为后续M+3(未来三个月)的关键行动计划做评审,来保障目标达成。
所以,经营分析会是M+3目标达成的关键控制点,也是M+3关键行动计划的起点。
经营分析会的输出,是对会议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的指示。
我们经常讲,经营分析会是作战指挥会,如果开完会了没有输出,如何判断大家达成了共识呢?如何指导作战呢?
5、分析根因的时候,只有客观原因,行不行?
有些企业的经营分析报告上,在差距原因分析这个部分,会有这样的原因:“竞争环境激烈”“市场上原材料成本上涨”“市面人工成本上涨”“政策影响”“客户要求更改订单”“口径不一致”“财务没有提前提供数据分析”“人事没有招到合适的人员”。
甚至有些企业经常会把一件事没干好的根因归咎于:人不行,所以措施是要换人。
何谓根因呢?根因是能通过主动改变就能影响结果的,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事情没做成,大家就认为是人的能力不行,要换人。
请问,这个岗位上的人没做成这件事,排除掉事情本身的原因外,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和岗位不匹配,那么,不合适的人,为什么到了这个岗位呢?
人岗不匹配,说明选人的时候就出了问题。
所以,根因不是人的能力不行,而是企业的选人和用人的机制出了问题。
这就是根因分析,要刨到根上,要找主观的、找自身可控的、找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大家自检,如果在你们公司的经营分析会上,找到的根因都是别的部门的问题,外部环境的问题,而找不到自己的问题,那就说明这个根因没找对,不是根因。
6、制定的行动计划,要不要事无巨细?
经营分析会上经过评审的行动计划,是实现M+3目标的关键行动计划,重点是“关键”,切忌把所有日常的工作都堆到行动计划里。
哪些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性的行动计划,哪些是日常的工作内容,这两者要非常需明确的区分开来。
M+3关键行动计划,原则上不要超过3项,最多不要超过5项目。
如果超过5项,说明不够关键,你没抓到重点。
同时,每一项都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间、责任人,识别“关键”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团队更好的聚焦,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1、做好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管理层理性决策的基础,经营分析前要有数据分析作为支撑。
数据有三个维度: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行为数据。
2、根据数据分析,深度解读数据
数据是业务产生的,所以真实、客观的数据本身其实就能映射业务的本质。
所以,经营分析会上,要重点关注数学题,通过分析数据,识别差距,并准确的定位问题,为进一步寻找根因做好铺垫。
3、差距的根因分析要彻底
通过分析数据,识别出差距后,要回溯复盘经营过程的实际场景,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原因要尽可能具体、清晰、直接。
4、基于根因,确认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
华为认为,最终一定是找到机制、流程、制度和能力方面的原因,根因才算找到了。
找到了根因,相应的,就要评估、确认造成原因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与责任部门、责任人共同确认改善的建议和行动。
同时,要识别出,哪些事项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哪些是需要在M+3的计划中继续做的,哪些需要改善的,哪些是需要立即停止的。
5、制定行动计划并分类,输出可执行的关键行动计划
根因分析后,部门内部及跨部门之间,要制定完善的行动计划,并对其进行分类,形成M+3关键行动计划。
1、输出关键行动计划的完善建议
经营分析的目的,是评审M+3关键行动计划的合理性、有效性,以保障目标的顺利达成。所以,会上要评审,要针对各个模块的经营分析报告,输出评审意见,以及关键计划的改善建议,为下阶段的工作内容提供实质的支持和帮助。
2、输出部门内外部沟通专题会
在做经营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这些共性的问题,就需要开展相应的专题会(包含完成时间、责任人),通过部门内部或者外部的沟通,输出相应的内部流程,即管理办法、制度流程等,这样就能批量的解决问题。
另外,针对某个项目,或者某个偶然时间的集中性沟通专题会,目的相对比较简单,就是解决问题。
3、输出会议决议
会议决议,就是会议最终的决策结论,包括会上所确认的规则、要求、口径、时间、责任人等方面的决议,目的是明确规则,去除歧义,统一共识,避免会后扯皮。
4、输出最终关键行动计划
高管给出关键行动计划的完善建议后,各模块要结合高管的建议和意见,完善后的M+3关键行动计划,最后需要经管理层确认,并签署发布、执行。
有输入就要有输出。
5、输出关键行动计划执行情况
在M+3关键行动计划确认后,要严格按照关键行动计划所要求的完成时间、关键节点,监督责任人的关键行动计划执行情况,并依据完成时间反馈给相应责任人,并在下月度的经营分析会上进行回顾和反思。
6、输出经营分析会复盘经验
在开始下月度的经营分析会的时候,上会先要对上月度的关键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复盘,以识别哪些关键行动计划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提炼最佳实践和最宝贵的教训。
做的好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提炼总结,沉淀成为最佳实践,以协助团队更好的复制和借鉴。
做的不好的地方,同样需要将过往已经“买单”的教训进行整理,寻找应对改善方案,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