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资讯 » 企业胜经 » 正文

三森:黑液变宝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7  浏览次数:1148
           进退两难之间,郑昌今选择了坚持。

    那是2006年,做了整整六年的研发,技术上依然没有突破,最后,“连专家都全部撤走了”。但是,作为江西三森纸业有限公司(简称“三森”)的董事长,郑昌今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项难以攻破的堡垒就是造纸业的上游——制浆产业中的清洁生产技术。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设备改造,使企业在用半化学法制浆的过程中,自行消化那些污染药液,使污染液的排放量达到最低,溶液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实际上,早在2003年,公司的技术在美国的实验室已获得成功,但设计人员在随后的工业化环节上碰到很大的问题。不过,由于郑昌今的坚持,今年初,公司终于获得竣工验收的环评,公司得以进入量产。

    对于政策的新变化,三森自然也留意到了:“十一五”期间将关停落后造纸产能650万吨,今年底前将关停其中约550万吨的落后产能。“650万吨是什么概念?整个中国的制浆能力是每年2000多万吨,其中非木浆源占到了1300万吨。650万吨相当于非木浆源中一半的产能!”对于郑昌今来说,这样的一个机会无疑为公司创造了大展拳脚的时机。

    “黑液”变身“木质素”

    “说实话,最初上马这个制浆项目时,我们的选择权很少。”郑昌今回忆道,“不过好在江西省的环保局对这个项目挺感兴趣,派了三批专家前来调查,最后认可了我们。”

    郑昌今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留美归国后,他却把三森开到了江西宜春市。

    这是因为从2003年起,所有新建的造纸制浆项目都必须经过环保局的审批,只有当地的环保局同意了,厂家才能建起来。更何况,三森的技术当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谁也无法预言这项技术能否实现工业化。

    不过,当时的郑昌今并没有想到,两年多后,这项技术的工业化进程依然无所进展,就连江西省环保局也对公司长期的试验渐渐没了信心。那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如今回想起来,那段进退两难的日子却给了郑昌今不少启发。

    “环保和制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公司当时请了两批人做,建了两条生产线,一条是制浆线,一条是处理线。结果发现,做废弃物处理的成本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技术无法使工厂盈利,于是,整个工艺都被颠覆掉了。”他回忆道。

    看清了这个症结后,郑昌今将生产和环保纳入一套体系下,力求在流程设计中用最小的成本,达到环保的目的。

    简单说来,公司将制浆过程中产生的黑液进行技术处理后,重新投放到系统里去。这样一来,这部分黑液就在系统里循环反应,“循环的次数越多,排放量就越少”,最后,这部分溶液蒸发后可以提取出一种叫“木质素”的物质,用来做混凝土的添加剂。

    尽管木质素的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但“作为石油萃取物的替代性产品,木质素的单价也在看涨”。郑昌今告诉记者,木质素产生的收入能平衡其处理成本,因此,在纸浆市场售价差别不大时,三森通过这种“二次销售”,能使公司获得较好的利润。

    实际上,除了生产木质素外,处理黑液还有一种更为传统的技术——“碱回收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对黑液的浓缩、燃烧、反应,生成碱和碳酸钙,再将碱投入生产。不过在郑昌今看来,非木类纤维材料的碱回收技术,特别是半化学浆工艺的碱回收技术在国内外尚不成熟,于是木质素成了替代碱回收的一种途径。

    “即便是制作木质素,依然涉及黑液的浓度问题,能做到自我平衡或略有盈利已属不易。”与此同时,公司还在研发半化学浆的碱回收技术,“如有突破,将为公司提供两种黑液处理模式”。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对三森这样的企业来说,关键就在于降低成本,维持毛利水平。原因是“通常情况下,纸浆的最终售价比较固定,制浆厂为了追求利润,就必须不断压缩生产成本。成本压得越低,利润就越高,三森力求的就是将环保成本尽量消化掉。”郑昌今这样说道。

             紧握技术

    “传统的制浆工艺下,一万吨的制浆能力对应了1亿元的投资,其中,环保费用占了大头。而对于三森公司来说,一万吨的产能只需同业三分之一的成本。”谈到这点,郑昌今显得自信满满。

    据他介绍,和普通的造纸厂相比,三森的“设备本身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些改造。”他告诉记者,“这也就是我们能大规模地收购由于环保而淘汰下来的厂家的原因。”

    根据他的计划,公司将在近两年被关闭的企业内,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收购兼并。而在收购的同时,三森也获得了快速扩张的可能。

    对于如此快的发展,公司想出了一系列方法来避免竞争对手的跟风。郑昌今表示,三森的技术分为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物理反应即通过各种研磨、机械的手段提取,“只需把机器打开再装上就能了解”,因此被模仿复制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对于化学反应,人们只需知道反应的时间、配方、温度,便能轻易地操作。

    “考虑到这些,我们打算只做生产,而放弃技术转让和出售设备。”郑昌今表示。在他看来,技术转让当前有很大的风险,一旦技术的壁垒被攻破,这项专利就会被没有授权地复制,届时,公司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更何况,公司的前期研发做了七年,一旦做技术转让,“七年的成果只要写在一张纸上,对方就全明白了”。因此,郑昌今还想到了“把核心技术烧在不可译的芯片里”。

    今年初刚拿到竣工验收环评的三森,在3月上马了第一条年产1.2万吨的生产线,10月还将再上马一条2.2万吨的生产线。截至今年底,三森的产量预计为1万吨,收入在3900万左右。

    “到2010年,新厂的10万吨产能就会开始释放,到时的收入会在5.5亿元左右。”郑昌今表示,到2012年时,公司的年产能计划达到100万吨。

    造纸产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进一步的扩张意味着资金的缺口。郑昌今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在启动第一轮融资,金额在4500万美元左右。


 
 
[ 企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