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 神笔画辉煌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7  作者:北纬网-雅安日报  浏览次数:346

雅安市综合区位图

 

  雅安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处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东坡,邻接成都平原,境内高原风光、原始森林、地热温泉,江河峡谷,应有尽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的产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地方。
  为了打造一个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2009年底,雅安市决定进行空气负氧离子观测,并在雅安市气象局国家气象观测站内安装了WIND系列大气离子自动测报系统,经过监测,2010年5月2日0时,雅安城区负氧离子数每立方厘米高达9280个,位于世界空气最优城市的行列。
  有人说,雅安提出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是基于对雅安自身的理性分析和认知。一个崭新的概念,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雅安人开始透过这个新词认识自己。
  想起儿时看过的故事《神笔马良》,“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提出何尝不像是一支神笔为我们画出无比美好。
  马良的神笔终究只能存在于神话故事里,而未来的雅安将如何握稳神笔一笔笔画出辉煌?
  近期,记者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将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内容,结合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城乡建设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采访和解读。
  基础设施
  建设更加宜居城市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我市在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如何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有什么样的项目可以利民、促发展?
  
  交通“大项目”
  “理论与实践证明,在雅安,坚持走生态立市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孟加《试论思想解放与雅安开放》署名文章,全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掀起了讨论、实践的高潮,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川西交通枢纽、打造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结合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建设川西交通枢纽的总目标多次组织学习讨论。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是雅安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攻坚时期,全市交通系统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总体目标,紧扣“融入成都、链接攀西、辐射康藏”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川西交通枢纽,打造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要求,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全面提高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物流过程“无缝衔接”,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
  “体现国际化,构建区域性,我们以大交通项目来说明。”市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十二五”规划,全市将以国家和四川省高速公路规划网络为基础,按照“突出南向、畅通西向、加强东向、扩充北向”的总体构想,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增强抗灾能力,打通瓶颈节点,建设形成以成雅、成温邛名、雅西、雅乐、雅康、汉乐、石泸、雅马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道108线、318线和省道210线、211线、305线、306线为支撑,以规划改扩建十条县道为补充的干线公路网络体系。提高县乡村公路的通达度、技术标准和路面等级,基本打通周边断头公路,沟通乡镇、行政村等重要经济节点与干线公路的联系,实现乡村公路等级化,增强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建设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之多。在此期间内,全市交通规划将续建高速公路160.3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20公里,预计资金总投资215.49亿元。国省干线公路改造254公里,水毁恢复重建项目5个,预计总投资17.4亿元。规划新增国省干线公路795公里,规划总投资50.43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4.56亿元,建设里程4841.6公里,站点建设完成投资3.53亿元,建成各级站点23.个。
  到2015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境内枢纽规划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国省干道公路以二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建成,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二级以上公路为干线,纵贯南北、横连东西、沟通相邻地市的干线公路网布局,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最终基本建成川西交通枢纽。

雅安市工业发展规划图


  
  市政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一直以来最为关心的话题,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市政设施的建设进行了全新解读。
  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获悉,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从“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雨水及防洪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等7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首先将建立安全、稳定、经济的供水系统,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用水需求,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规划中指出将扩建现多营水厂,新建南郊水厂。
  在排水工程规划中,保护水环境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市将建立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最大化减排,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污水收集率达到95%,处理率达到100%。
  同时,规划中心区的排水体制原则上采用雨、污分流制,部分老城区近期采取合流截流制排水体制,未来将结合道路改造改为雨、污分流制。近期还将扩建雅安污水厂,达到每日治水7.5万吨的规模。同时,新建大兴污水厂,规模3万吨/日。新建草坝污水厂,规模1.5万吨/日。
  近期,我市还将设置两座污水提升泵站,魏家岗污水提升泵站和水中坝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分别为2万吨/日和3万吨/日。
  在燃气工程规划中,记者了解到,十年内,雅安的燃气以管道燃气供应为主,瓶装气供应为辅。燃气气化率为100%,其中管道气化率为90%,其余为使用瓶装气。
  规划中提出,将来自邛崃和本地莲花气田的天然气通过长输管道将天然气送至雨城配气站,再通过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进入市政中压管网。
  未来,我市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将向高起点、高标准看齐,实施分类收集和垃圾循环利用,垃圾收集全面袋装化,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未来十年内,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处理量约423吨。垃圾收运采取以上门收集,转运站转运为主的方式。我市将设置7座垃圾压缩转运站,转运站大小及规模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确定。

川西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招商引资 搭建国际化经济发展平台
  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开放推进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城市等,为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日,市投资促进局负责人慕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努力争当思想解放、扩大开放的排头兵”成了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引。
  国际化的眼光引进一流企业
  今年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孟加《试论思想解放与雅安开放》一文在《雅安日报》上发表后,市投资促进局多次召开会议,围绕思想解放进行讨论学习。
  慕涛告诉记者,徐孟加在文中33次提到“招商引资”,指出招商引资是思想解放、扩大开放的主战场。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上下、省内市州都在抢抓机遇谋划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提升,新一轮开放推进的浪潮扑面而来。
  慕涛说,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形势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思想解放不到位、开放不足是雅安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我们必须站在更广泛的领域去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比较优势才能百战不殆。
  “我们的绿色产业毫无疑问将让雅安成为众多企业的宠儿。”慕涛告诉记者,多年来,雅安根据自身经济技术基础、资源禀赋优势和对新兴工业可能提供的支撑条件,在重点产业培育和发展上,坚持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转移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产业,着力推进“3+1”产业的发展。即:做大做强水电及电冶产业,改造提升机械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目前,这四个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已经成为雅安市的特色工业名片。慕涛认为,从强化集聚能力,确立雅安川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实现招商引资良性发展的高度出发,调高目标,确立“十二五”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00亿元的奋斗目标(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0%),充分激励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工作热情,全面营造定大目标、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力求全面实现奋斗目标。
  他告诉记者,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前中后台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前台重在形势研判、产业分析和项目信息捕捉,中台重在务实洽谈、促进签约,后台重在项目的要素保障和跟踪落实。通过这种工作机制把项目促进主体、承接主体和服务主体有机结合。
  同时,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要组织专门的推动力量,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企业,按不同产业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精力招大引强。
  “不再散兵游勇,而是要大手笔操作。”慕涛告诉记者,当前我市招商引资的对象是重点瞄准国内外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尤其是国内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
  他告诉记者,我市将加大重点产业研究力度,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以“3+1”重点产业为基础,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及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医药及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项目。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产业分析,研究找准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
  同时,围绕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要求,我市的招商工作将把“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产业引进、产业提升和产业链搭建”放在第一位,实现高端引领、高位嫁接。科学利用雅安的生态资源,发挥不可复制的特色优势,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
  注重打造产业链条绿色为根本
  “未来,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将注重企业对产业带动的价值进行考量。”慕涛告诉记者,投资促进工作上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着力。目前我市对正在考察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重要程度,从打造完整产业链的角度进行登门对接。要引导外来企业在雅安进行产业投资、产业连接、成片开发、设立研发基地。
  “重点引进产业导向是关键。”慕涛说,引进创新型龙头企业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是未来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标准。
  按照“3+1”的工业发展战略,“抓发展、强工业,让雅安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已成为雅安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成功探索出“水电——金属硅——多晶硅——单晶硅——组件——LED”光伏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
  今后,我们将依托我市矿产资源优势,特别是我市石棉县拥有世界上唯一的独立碲矿矿藏及试验室转化率达9%的有利条件,大力引进光伏能源及新材料龙头企业,以绿色循环新能源、低碳经济新材料及延伸的节能环保新光源为主导,培育我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精心培育经济‘增长极’,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慕涛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园区经济,在已经确立的“工业富民强市”发展战略中,把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作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招商引资平台和载体来着力培育壮大。
  目前,我市8个县区都依托各自优势产业建有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在引进外资、促进工业发展、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正逐渐成为我市工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成为承接外来投资的平台。
  慕涛认为,依托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大力开展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主导产业所需配套企业和项目是需要继续加强的。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四川雅安工业园区的扩区升级步伐。正在加快促进和全面启动成雅合作共建产业园项目进程,为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别是新近入驻成都的富士康、戴尔、仁宝等的配套项目,打造承接平台。同时,还以天齐锂业新材料项目、瑞能科技磷酸铁锂项目为推手,加快雅甘藏区工业示范园项目洽谈,力争雅甘藏区工业示范园年内开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雅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当前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车桥、线束、仪表等200多个产品,为中国川汽、成都王牌、柳州工程机械及长安集团等30余家国内知名厂家提供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未来我市还将着力打造以汽车整车组装和零部件加工为主体的机械加工业。
  依托我市矿产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就地转化率,通过市场化配置使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做深、做细、做精资源类项目,提高新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份额也将被列入重点工作。
  “一切以‘四化’建设为目标。”慕涛告诉记者,按照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招商引资工作不仅要面向高端,更要选择绿色和低碳。因此,未来以医药、茶叶等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将成为雅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我市地域相对高差在5000米以上,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垂直分布带完整,保存了许多古老、珍稀动植物种类,是一座独特的宝贵基因库,是全省的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境内药用植物多达1200多种,药用动物110余种,占全省的66.3%。同时,我市的茶叶生产和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脍炙人口、广为称颂,极大地提高了“生态雅安”的良好社会形象。以此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组织技术力量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客户需求量身加工生产推荐不同品牌、价位的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川茶”的社会知名度。
  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重点引进生态旅游投资企业、起点高和规模大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也是未来的目标。
  “进雅安的企业必定是高标准、生态化。”慕涛认为,这是招商引资工作服务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最切实的工作。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