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日前对外公布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公开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立法禁止城市露天烧烤”。
这张被称为我国首次出台防治PM2.5的“药方”,却因这一条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细则而意外遭到不少非议。
而2月初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占四分之一;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五分之一。
毋庸置疑,机动车与燃煤污染已经成为制造当前雾霾的两大主要污染源。与“立法禁止城市露天烧烤”相比,若要从根源上治理中国十面“霾”伏的局面,只有积极改变能源结构、推行去煤化,天然气的“黄金时代”也有望就此开启。
天然气有大作为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在过去的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预计煤炭占比高达66.4%。
如此高的比例自然与中国“富煤、少气、缺油”的现实情况密切相关。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对记者指出,虽然我国能源去煤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煤炭在我国供能结构中仍将占据绝对主导位置,“可以肯定的是,未来10年之内,没有任何能源可以替代煤炭的供能地位”。
曾被视为推动能源去煤化主力军的新能源——光伏、风能等仍处于谷底,且复苏缓慢。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能耗需求的大幅增长,业内普遍预计煤炭的消耗量还将进一步扩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能源去煤化将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在煤炭清洁利用未获得重大突破之时,应当对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应有的地位予以高度重视。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对记者指出,人类各个发展时期都有新的能源予以支撑。“工业革命时期是薪柴到煤炭的转变,石油时代是从煤炭到石油的转变。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第三次能源转型期,即从高碳到低碳,而低碳就是以天然气为桥梁,过渡到太阳能与风能等新能源。”
显而易见,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还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陈卫东说:“我认为,随着近年美国率先开启页岩气革命,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