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约8%,其中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约12%,天然气约20%,石油约7%。如果不发现可大范围推广的新能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推算,我国剩余的石油可采年限不到15年,天然气39年,煤炭108年。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十二五”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有所提高。《规划》也将天然气的地位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计划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目前的4%上升至7%~8%。2015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其中,国产气产量达1700亿立方米、净进口900亿立方米。到2015年,煤层气产量达200亿立方米。
《规划》对“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发展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其中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常规天然气约138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约150亿~180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开发生产约160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量约935亿立方米。
到2015年,我国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约达到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天然气管道(含支线)4.4万公里,新增干线管输能力约1500亿立方米/年;新增储气库工作气量约220亿立方米,约占201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9%;城市应急和调峰储气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连接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全国主干管网,形成多气源供应,多方式调峰,平稳安全的供气格局。
随着国家鼓励天然气的相关使用政策出台,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正快速攀升——2010年时仅15%,到2015年将飙升至35%,我国天然气供气紧张局面开始出现,12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谈判中方代表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俄方代表德沃尔科维奇在莫斯科共同主持了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九次会晤,此次会晤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尽早实现俄气南下供应中国,然而却无果而终。
自2009年以来中俄天然气谈判就一直纠结在进口气价上。为了减少亏损,我国只能将进口俄气的日程一拖再拖。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了1307.1亿立方米,2012年前8个月更达926.7亿立方米,增幅惊人。仅今年10月,国内天然气产量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进口天然气约合39亿立方米,增长26.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24亿立方米,增长12.7%。1~10月,国内生产天然气878亿立方米,增长6.4%;进口天然气344亿立方米,增长37.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87亿立方米,增长14.1%。如果不加大进口,十二五规划中的2300亿立方米消费量肯定无法完成,多地气荒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