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国的天然气供需缺口被扩大化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25  作者:无  浏览次数:365
据CMNE观察,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中国的天然气供需缺口被扩大化。
  
  2010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7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上升至5.3%。同期,中国国内天然气的产量只有1011亿立方米。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女士说,老油气田产量衰减仍是国内天然气产业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以辽河油田为例,2004年时天然气产量为10亿立方米,2011年产量下降至7亿立方米,预计进入“十三五”后,天然气产量下降至4亿—5亿立方米左右。
  
  因此,通过国际贸易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境外资源来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成为必然选择。
  
  于是,液化天然气坐着轮船从北美来到中国;中亚的天然气通过西气东输的管道到达广州。
  
  李女士说,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加大进口、就近外供”的局面。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开始,中国进口中亚气占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比例已超过一半,按照此比例推算,中国2012年全年进口的中亚气的数量将超过LNG(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
  
  但是进口的中亚气却没有LNG幸运。由于管道运输的天然气价格执行统一标准,企业并不能将价格传导到下游用户。
  
  知情人士向CMEN说,按照每进口1方气亏损1元钱计算,由进口天然气购销倒挂形成的亏损将达上百亿元,这将给进口气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上述人士称,目前国产气的含税出厂价平均为1.15元/方,国内天然气生产总体处于微利状态,部分油田天然气生产仍处于亏损状态,而进口天然气价格购销倒挂严重,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岸完税价比国产气出厂价高出约1倍。
  
  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看来,进口气价格可控性不强,给国内天然气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在我国未形成市场化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前,天然气价格扭亏等现象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比国内的天然气价格高很多,这种情况现在主要依靠内部交叉补贴来解决。
  
  冯飞担心,随着进口天然气越来越多,内部交叉补贴的方式难以支撑下去。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