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工手持设备每天只能检测两三公里,还存在盲区,现在有了高精准检测车、嗅探犬和无人机配合,漏点排查又快又准!”近日,在中原区洛达路的燃气管道巡检现场,郑州华润燃气巡检员李师傅熟练地操作智能检测终端。随着供热季临近,燃气作为城市“能源血脉”与民生“温暖基石”,其安全保障尤为关键。“十四五”收官之年,郑州华润燃气持续的以科技创新,构建覆盖燃气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让千万家庭的美好生活更有 “安全感”。
智能安防升级:“四位一体”巡检织密地下管网 “安全网”
11月4日上午9时,一架轻巧的激光检测甲烷无人机飞在洛达路上空,靠近和昌澜景小区,距离地面有五层楼高,它打出的激光能轻松检测到外空中是否飘散有微量天然气,对高处管线和复杂地形区域进行全覆盖扫描。
与无人机一起“炸街”的,还有两辆身价不菲的燃气检测车,通常,它们“昼伏夜出。”
“一般晚上10点之后到凌晨三四点之间,干扰比较少。”郑州华润燃气负责巡检的工作人员武新强解释,郑州华润燃气目前配备的燃气高精准检测车,车身加装的设备如同“电子鼻”,可快速检测到空气中微量的燃气泄漏,负责城市道路燃气管线的巡检,除非恶劣天气,几乎月月干全勤,“一个月工作30天,每天约150公里。”

(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车)
今年以来,郑州华润燃气在“人工检测+激光甲烷检测无人机+燃气高精准检测车”的基础上,进行颠覆性创新变革,首次引进燃气嗅探犬,采用“人工+无人机+检测车+燃气嗅探犬”四位一体管网检漏新模式,快速查找管网漏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燃气安全保障的战场上,管网侧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核心防线。据郑州华润燃气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经理杨海波介绍,郑州华润燃气通过部署“管网哨兵”智能终端,结合“人机车犬”立体化巡检模式,构建起覆盖地下管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防护体系,将风险防控从“事后补救”推向“事前预判”,为城市燃气安全注入科技动能。

(家庭的厨房“颜值”与“安全”)

创新驱动发展:近3亿研发投入筑牢民生保障“硬实力”
美好生活的底色,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在郑州华润燃气创新研究院,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城镇燃气安全与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两块牌子,在业内也是响当当;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对外公布了2025年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名单,由郑州华润燃气牵头建设的“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镇燃气安全与运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这一成果标志着郑州华润燃气在城镇燃气安全与运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五年来,郑州华润燃气累计研发投入近3亿元,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获得近90项国家授权专利。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城镇燃气安全与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镇燃气安全与运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郑州华润燃气承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积极探索氢能、碳资产等前沿课题,推动创新从“技术改进”向“原始创新”突破。在团队培育上,一支以90后为核心的年轻技术攻坚组,先后承担多项省部级重大项目课题,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今年,郑州华润燃气凭借《户内燃气工程安全保障与智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在202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城镇燃气行业唯一获奖单位。“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创新的肯定,更是对‘科技兴安’使命的鞭策。”郑州华润燃气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创新没有终点,服务民生永无止境。当前,郑州正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郑州华润燃气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从地下管网到居民厨房,不断完善燃气安全防护体系,用科技为民生幸福“加码”,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 “安全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