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该项目全长约8km,其中盾构段长约5km,陆域段长约3km,施工面临“三高”难题:高难度,隧道最大埋深40m,最高水压4bar,交互穿越饱和粉细砂层、老黏土等多种复杂地层;高风险,岸线以下区间占比高达78%,长距离穿海面临上覆水压大、耐腐要求高等多重挑战;高要求,隧道下穿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要求极高。
面对深海挑战,项目团队量身定制“龙腾号”盾构机,全长123米,总重量955吨,开挖直径8.09米,为全国首台8米级使用整体式箱涵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同时搭载的分体式拼装机械臂与箱涵液压顶推系统,实现管片与箱涵“毫米级”协同定位,较传统分步工法效率提升40%,整体缩短工期约15%。

项目团队还对盾构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采用动态智能保压系统,实时调控泥水仓压力,在复杂地层中实现“零扰动”,地表沉降控制在0.8mm内,底栖生物存活率达95%以上;采用智能泥浆处理系统,通过“泥水筛分→旋流→压滤→废水收集→循环利用”闭环工艺,实现泥浆“近零排放”,渣土原位利用,单公里施工碳排放较常规大幅减少60%。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北海铁山港、铁山东港、玉林龙潭等产业园区150余家企业生产尾水排放问题,促进产业升级,助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