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破解施工难题,减少施工影响
记者此前走访看到,东塱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居民长期使用瓶装液化气,搬运多有不便,居民都盼望着早日用上管道燃气。
但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东塱村燃气建设面临着复杂的施工环境:小区内部道路狭窄,大型施工设备难以施展;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燃气管道的铺设带来极大挑战;周边居民众多,对控制施工噪音和环境影响要求较高。
为破解这些难题,在东塱村燃气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多种创新技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技术人员作通气准备工作
美都宾馆停车场的管道铺设,是整个工程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施工期间恰逢宾馆装修高峰,场地内堆满建材和杂物,作业空间狭窄,施工精度要求又高。面对难题,荔湾区城管部门迎难而上:一方面,他们与宾馆管理方充分沟通,商定了错峰施工方案;另一方面,组织力量迅速清理场地,硬是挤出了一条专用的管道安装通道。为了不耽误工期,施工团队紧盯场地清理、地面开挖、管道铺设、土方回填、场地移交等五个关键环节,倒排工期、共享进度,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宾馆施工的影响。雨季施工更是争分夺秒,大家抢抓晴好天气,在宾馆外围非营业区域加紧作业。管道一装好,就迅速采用“冷沥青”技术修复路面,确保了施工与场地功能恢复的无缝衔接。
居民告别“扛罐上楼”,用气更便捷
在东塱村老旧小区燃气改造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小插曲:比如有人图方便挪动施工围蔽,或是踩踏了还没干透的水泥地。
对此,荔湾区城管部门牵头,联合燃气企业和社区,建立起一套“柔性管理”机制。他们一边督促燃气企业加强巡查,安排专人现场看管;一边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耐心向居民解释施工围蔽对保障安全的重要性,并及时修复受损区域。这种“耐心沟通+快速处理”的方式,既保证了施工安全有序,也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实现了工程进度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东塱大街的燃气通气工程,创新采用了分期推进的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燃气建设中常见的难题,确保了燃气供应的稳定可靠和居民用气的安全。
施工中还探索运用了先进的“冷沥青”路面快速恢复技术。这种技术不受天气温度限制,不仅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还减少了建筑废料的外运,降低了工程成本。“更重要的是,施工过程几乎不产生烟尘,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真正做到了经济又环保。”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为今后其他老旧小区的燃气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提升整个荔湾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意义重大。

聚源后街22号楼居民成功点火通气
“以前用瓶装气,换气的时候可费劲了,我年纪大了真是搬不动。现在好了,拧开开关就有气,太方便了!”在东塱大街新爵村聚源后街22号楼的通气现场,居民谭大爷看着新装好的燃气管道,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从“扛罐上楼”到“燃气到家”,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更是居民满满的幸福感。
荔湾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塱村管道气建设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从规划到施工,我们全程参与监督指导,督促燃气企业严格落实各项措施。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积极协调各方,督促企业加强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居民们能早日用上安全便捷的管道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