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如下:
近日,从华新燃气集团传来消息,从2020年成立至2024年底,该集团煤成(层)气产量累计实现55亿立方米;长输管网里程达到近6700公里;销气量达到320余亿立方米。
近年来,山西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作为山西省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主体企业之一,华新燃气集团成立四年以来,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山西省发展大局为使命,按照“产好煤成(层)气、织好一张网、布好一盘棋”产业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发力助力能源革命。
“上游”为基 持续加大煤成(层)气增储上产
在晋城沁水潘一、潘二、郑庄、里必等区块项目现场,15台钻机马力全开、轰鸣不止,两套压裂设备高效运转、火力全开,各类设备协同作业。
为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部署,华新燃气集团持续加快“增储上产”步伐,着力开展技术创新、精细化生产管理及新井项目建设。结合产业发展现状,该集团充分发挥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优势,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针对技术难题,持续加大科技投入。4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8亿元,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4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9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5项,授权专利200余项。
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开发专项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创新采用穿采空区L型井、穿插式L型井、密切割压裂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中深部煤成(层)气开发、低产煤层气井增产、采空区及过采空区煤层气抽采等方面实现了阶段性突破,解决了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为煤炭矿区瓦斯综合治理、保证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华新燃气集团旗下蓝焰控股作为其核心的煤成(层)气生产企业,不断强化煤矿区、资源区、合作区、采空区“四区”高效统筹联动,通过加强气井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井排采管理、低产井技术改造,大幅提升了气井运行率,实现了老井的稳产增产。2020年到2024年底,华新燃气集团煤成(层)气产量实现增长4.9亿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了资源保障基础,助力了山西省由气源输入地变为气源输出地。
“中游”为要 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
黄河之畔,机械轰鸣声与奔腾的浪涛声交织。吉县—延长输气管道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团队正以昂扬斗志与精湛技术,向“穿黄”挑战发起冲锋。
据了解,燃气管网连接产销两端,处于能源供应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华新燃气集团旗下国新股份不断优化管网布局,推动管网互联互通,着重加强煤成(层)气产区连接线建设,打通与国家干线上下载通道,全力打造全国输气管网重要枢纽。四年来,围绕煤成(层)气内输外联,重点实施吉县—延长省际干线互联互通、永和—隰县区块连接线等10项工程,构建形成了“三纵十二横”的管网格局以及“自产气、省内煤层气、过境天然气、周边省份气源、海气互为补充”的供应格局。
目前,华新燃气集团管网已覆盖山西省11地市、100余个县和部分重点乡镇,日均分输量超2300万立方米,最高日分输量超4000万立方米,年输气量约占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构建起“管网互联互通、地市多路畅通、县域基本覆盖、运行高效有序”的管网体系,输气能力超300亿立方米。
“下游”为重 统筹推进燃气利用“四大工程”
立足山西省煤层气资源优势,华新燃气集团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燃气推广、工业燃料替代、交通燃料升级、公商燃气拓展“四大工程”,积极培育多元消费主体,逐步提高燃气在一次能源的消费占比。4年来,累计供应城镇燃气用户212亿立方米,累计供应电厂和液化工厂近86亿立方米,累计供应直供工业用户近8亿立方米,终端利用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年输销气量突破8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推动全省用气总量突破110亿立方米。
在民生保供方面,该集团严格按照已签订的民生用气合同足量供应,坚决守住不发生民生用气短供、断供现象的红线。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要求,每年10月底各液化工厂储气量均达到80%以上,与全省9个地市签署储气保供协议,确保完成全省地方政府储气要求。其中2024年完成自有储气9000余万立方米和省外租赁储气1.4亿立方米,进一步提升山西省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华新燃气集团也在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在全国畜牧业大县—应县建成了全国首个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当地畜禽粪污在该项目实现了生物质气工业直供、沼渣牧场垫料利用、沼液还田灌溉、二氧化碳微藻培育的碳减排到碳中和的全循环利用路径。在华新燃气集团长治西万户分输站,“浅层地温能+光伏”多能互补复合供能实验项目为自有输气场站带来了非化石性终极能源,在达到近乎零碳的基础上,带来了良好供热及供冷体验,并实现长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