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管网系统是城市“动脉”,如果出现渗漏,会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地下空洞,严重时会引起地面塌陷。为进一步保障地下管网设施安全运行,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城市管理局建立“市政道路管网隐患日常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管网,化“隐形”为“可见”。目前,该系统覆盖了九龙大道、公望街、川画路、依江路等6条主干道的地下管网系统,涉及工业园区、学校等多个重点区域。
据悉,系统通过在各监测点位安装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和噪声预警仪,对地下管网进行全方位监测。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主要针对污水管道进行流量监测,当管道进水端和出水端的流量差值达到一定数额时,设备会自动传递预警信息。噪声预警仪则主要对供水管道进行监测,通过流体的声音信号,判断是否存在渗漏爆管情况并辅助定位管道上的具体点位。
这些监测仪器实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系统的应用端,应用端则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进行标红预警。通过系统界面,工作人员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监测点位的坐标、编号以及设备类型,从而更迅速地定位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维护。
山东省青岛市搭建起“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绘制地下管线“一张图”,不仅摸清了城市的“地下家底”,还有效守护了群众的“脚下安全”。在前期广泛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青岛市通过数据采集、生产、建库等一系列工作,成功构建了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了地下管线的数字化管理,形成了直观易懂的“一张图”。
“蓝色代表自来水,绿色代表通信,褐色代表污水。”在数据信息室的电脑上,工作人员点击香港中路的地下管线3D全景分布图。五颜六色的线条模型能清晰直观地展示地下各类管线的空间分布情况。工作人员任意点击一条管线,埋深、管径、材料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每一处井盖、雨水箅子的位置清晰可见。目前,青岛市城市道路以及部分新建小区的地下管线数字化程度已经较为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青岛市正在结合动态更新机制,不断补充和完善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空间坐标的地下管线“一张图”有效解决了以往地下管线看不见、查不清以及同一区域不同项目重复探测等问题。该平台可查询地下管线数据,为城市安全运行隐患排查、应急抢险等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支撑。未来,青岛市还将借助智能传感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力争通过该平台不仅展示和管理地下管线在内的地下空间的位置、形态等静态信息,还能实时掌握其运行的动态信息。只有实现动静结合,才能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迎来了新进展——数字化运营体系正式步入调试阶段。在德阳市庐山路段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控室内,技术人员正全力以赴地对安防系统线路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与此同时,综合管廊智慧运维平台的显示屏上实时呈现着管廊内部的环境状态,为整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据项目技术工程师介绍,综合管廊智慧运维平台作为管廊的中枢系统,确保廊内管线和人员安全无虞;监控中心是地下管廊的“智慧大脑”,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全面收集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报警等关键数据,实现了对管廊的全方位监控。工作人员将在后续5条管廊建成后,对整个片区的管廊进行智慧化运维巡检,显著提升运行效率。在管廊的另一端,工程师们正忙着调试线路和设备,以确保数据的精准传输和系统的稳定运行。去年以来,项目团队已安装了包括支架桥架、强弱电系统、通风照明系统等在内的10余个子系统。目前,这些子系统正处于调试的收尾阶段,软件与各子系统的对接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2.11 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