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石油强音 “烟火气”背后的稳稳守护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07  浏览次数:91

    采访时长:1天

  采访里程:55公里

  采访地点:辽河油田双台子储气库



  新春佳节,最让人牵挂的莫过于灶台上的袅袅炊烟;寒潮来袭,最让人踏实的莫过于室内的融融暖意,这一切都离不开堪称冬日“底气”的天然气。而储气库,则为这冬日的“底气”再添一道保障。

  作为具备全国最大调峰能力的储气库群,辽河油田储气库群扛起了京津冀等7个省市的冬季保供重任。近日,记者走进辽河油田双台子储气库,探寻万家“烟火气”背后的点点滴滴。

  一进门,储气库作业区副区长高希就介绍道:“储气库从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经稳定运行800多天了。”

  稳定运行,一直是储气库工作的第一要求。“稳”,也成为采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而“稳”的背后,则是一系列细致周密的努力与付出。

  “稳”的背后是迅速响应。“得令即采”,这是储气库作业区区长王鑫对保供期间工作作出的总结。只要命令一到,采气量就必须上得去,这对设备和人员都是不小的考验。每年供暖季开始之前,储气库都会做大量准备工作。

  这个采暖季是他们收到调整采气量命令最频繁的一季。“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就收到了3个调度令。”王鑫告诉记者,“我们都在晚上抓紧时间检查设备,发现问题联合相关部门马上整改,绝不把问题拖到第二天。”

  “稳”,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2022年,这里成为国内最早使用离心式压缩机的储气库,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空白,也使储气库的天然气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为了减轻员工负担,双台子储气库还在进行数智化储气库建设。目前,引入2台无人机进行巡线,代替了线路最长的24公里管线人工巡检。同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巡线路线。

  “稳”,少不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储气库建设初期,多数员工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大家一边摸索着做测试,一边总结操作规范,整整测试了10天,才解决了所有问题。

  自2021年储气库正式运行开始,这里年年都有新的大型设备投入使用。作业区不但给设备逐台制订应急处置方案,还在第一次应急处置后,总结经验,编制了80多张应急处置卡。高希坦言:“压力真的很大,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摸索新系统控制、编写使用规则,全靠自己。出现异常,必须迅速解决,毕竟设备不能停。”

  “稳”,更离不开储气库人的高度责任感。储气库一期建设接近尾声时,高希做了膝盖手术,缝了8针。下手术台不久,他就拄着拐杖赶到现场投入工作。

  当记者问起在储气库工作的这几年,有没有遇到“惊险时刻”时,高希连连摆手,印象较深的是第一年投产时的一次经历。当时,突然接到800万立方米采气量的任务,他让所有人都撤出现场,自己组织中控室缓慢打开阀门,直到看到流量计上有了读数,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第二天,盘锦还下起了大暴雪,全站员工被困了3天。“心态还算平稳,大家也没空多想,主要是怕新装置情况不稳定,还要加密巡检。”

  为了校正中控室数据可能出现的误差,杜绝隐患,储气库坚持白天2次、晚上4次进行不间断地人工巡线。采访当天下午4时,交接班会议过后,外操工赵鑫和沈诗涵踏上了夜班的第一次巡检之路。

  一路上,赵鑫流利地解答每一个技术问题。在谈及春节安排时,赵鑫却罕见地停顿了一下:“参加工作16年了,年年都在岗位上过年。我家近,让外地的同事回家过年吧。”

  尽管这条线路他俩已经熟悉到对每根管线的位置都牢记于心,但完成一整圈的数据记录,仍要1个多小时。回程时,天空飘起了雪花,气温也越来越低,一行人都忍不住加快了脚步。此刻,双台子储气库在平稳运行中,远处及不远处的万家“烟火气”温暖依旧。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