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积极保供应对冬季天然气需求增长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百家号  浏览次数:621
        编者按11月6日0时起,北京市正式启动今冬供暖,较往年提前9天。今年冬季一开始便遭遇寒潮天气让北方地区较往常更早启动了供暖模式。在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四成的背景下,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有保障吗?需求将如何增长?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的“气荒”?中国天然气市场化的改革应当如何推进?本期新闻洞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张一鸣

11月初,一场席卷中国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寒潮让全国进入“速冻”模式,作为冬季供暖的主力,“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天然气正面临冬季保供的大考。城市燃气公司呼吁疏导上游的价格压力,国有石油公司在成本倒挂的压力下大幅提升供应量以全力保供,今冬明年出现大范围气荒的概率并不大,但从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看,依然有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亟待破题。

今年我国天然气需求进一步扩大

11月7日立冬之日,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在经历11月早期的大幅上行后快速回调,走出一波向上又下行的行情。

“10月底11月初LNG价格快速上涨与下游城燃补库、西北原料气成本上涨、气量偏紧等因素有关,但高昂的价格很快受到终端市场的抑制。自11月3日以来,我国LNG市场价格一路下跌,主要受到11月份各地城燃补库基本结束,各地疫情、周末北方大范围降雪等因素影响。预计LNG全年出厂均价为5320元/吨,同比2020年增长62.54%,比2019年增长39.56%。”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昭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四成,除了价格相对灵活的LNG外,由政府定价的低价管道气是当前中国天然气市场供应的主力。其中,国有石油公司供应中国近九成的天然气,石油公司已全面启动冬供模式,占到全国天然气市场供应量的七成以上的中国石油将大幅提升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应量。

中国石油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中国石油在全集团范围内做好全面部署,今冬明春天然气资源供应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8.4%,创历史新高。国产气量、进口气量、储气库采气量等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增幅分别达3.3%、17%、16.3%,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做好资源准备。

中国石化相关人士表示,中国石化将全力保障民生用气,在上游油气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的同时,合理分配资源,每日向近期降温明显的华北地区增供天然气超200万立方米,储气库也已形成有效工作气量17.9亿立方米,并全面组织开展“压非保民”实战应急演练。

据了解,中国石油正多举措筹措资源,进口资源量将同比增长17%。发挥储气库和自有炼厂“调节阀”作用,加大增量与减量的调控管理能力。一方面,加大储气库采气能力建设,今年冬季计划安排采气量同比增长16.3%;另一方面,通过改造或者利用其他燃料替代等措施,加大自有炼厂用气压减力度。

陈昭娟表示,今年以来,国内油气田持续增产上储,预计页岩气2021年同比增幅将达39.32%。管道气进口方面,去年年底中俄东线中段投产,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与中亚地区一油气公司签署短期天然气购销合同,从今年10月初至明年3月底,公司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LNG进口方面,国家管网所属7座LNG接收站高峰时段窗口期已全部分配,同比大幅度增长。预计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或将达2061.1亿立方米,同比上涨8.63%,管道气进口量609.18亿立方米,同比上涨26.01%,LNG进口1144.25亿立方米,同比上涨21.27%。

“从需求来看,今年我国天然气需求进一步扩大。”陈昭娟分析,一是考虑后疫情时代,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各下游领域消费增速可观;二是考虑气温影响,今年冬季预期可能到来的拉尼娜现象,或许会造成北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会再度出现极端天气影响;三是考虑今年煤炭电力供需偏紧,相应的天然气各领域需求将有所提高。但受LNG进口成本偏高、终端价格上涨可能会抑制部分下游需求,春节假期、冬奥会影响,部分下游工业用户或会出现停产、限产现象,以及受到煤炭的保供稳价等因素,2021年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756.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8%。

冬季充分保供应对严峻形势

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已向前迈进一大步,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完成全国一张网的布局,今年是独立运行的第一年,但每年冬季,上下游的供需矛盾依然会密集爆发,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的背景下,城市燃气公司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的呼声强烈,国有石油公司在严重的成本倒挂下,面临巨额亏损,新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是油气保供的关键一环,受到颇多关注。

接近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自9月开始进行总部组织的优化调整,一直在加快理顺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接收的资产和人员,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今年前九个月管网公司旗下部分分公司经营量的完成情况已出现预警。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冬季保供是最近五年以来准备最为充分、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准备最为充分体现在行政化和市场化的手段都在增强,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天然气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民生用气高度重视,相关的设施和调峰能力建设都在提高,这两年在天然气的应急保供上已经从部委层面上升到中央层面。市场化的手段体现在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后,第三方开放成果明显提升,调峰的协调性增强,一些气源的交易建立了单独的顺价机制,明年1月将执行新的管输定价办法。俄气东线输送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挑战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整体缺气,今年冬季冷得早,对天然气的消耗比较大,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由于价格存在明显倒挂,市场主体缺乏供应积极性,国有企业在其中承担保供作用,未来要完善法制建设,让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一起承担保供的责任。加之今年是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第一年独立运行,作为一张网独立运营,要形成成熟的运营机制需要时间摸索。”刘毅军说。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放开液化天然气(LNG)销售价格的通知》。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该通知大大缓解了城镇燃气企业的销售压力,按照“高进高出、低进低出”原则,将购进的LNG资源价格顺导至终端用户,城镇燃气企业无需承担这部分成本压力,有利于促进城镇燃气企业冬季的保供热情。

刘毅军认为,应持续推动油气体制改革,要在实践中看到未来的发展需求,摸索出一些路径,比如推进天然气定价上的市场化,探索和理顺天然气产业链运行的机制,制定符合阶段性运行的管理办法。在天然气的价格改革上,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要坚持推动价格改革,应把建立机制放在首位。同时还要防止倒退,特别是要加快疏导上游的价格压力,比如居民用气可以调整的幅度小一些,但频率高一些,工商业用气应稳步调整价格,不宜幅度太大。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