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供需宽松为何难解局部供气紧张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9  浏览次数:602
     在供需格局总体宽松的大背景下,我国天然气的实际供需形势却并不总是顺应逻辑。

2015年12月19日,受境外天然气管道故障,加之资源短缺、唐山液化天然气(LNG)库存减少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量出现临时短缺,北京市热电气联调调度指挥部启动红色预警;2016年1月22日起,受气温骤降影响,北京地区用气连续三日持续突破1亿立方米,峰值用气量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9亿立方米,1月29日零时,北京再次启动天然气供应应急措施……

作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用气城市,如何保障安全稳定供气已成北京市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年来天然气优先保供的北京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在全国范围内确保供气安全、稳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究其根本,北京燃气集团董事长李雅兰稍早前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直言,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不足,已成为当前城市燃气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这也已成为行业共识。

被动调峰保供不可持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便在当前天然气下游市场需求不振、天然气供应相对宽松的情况下,2015年供暖季依然出现多地供气紧张乃至限气的情况,不少地方在个别时段的储气调峰需求非常强烈。业内专家普遍反映,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任务艰巨且紧迫。

“储气设施的建设需求,一般出现在冬夏季峰谷差较大的北方城市和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城市,另外已经开展LNG贸易的城市燃气企业建设储气设施的诉求也很大。”北京燃气集团总裁办副主任吕淼告诉记者。

以北京为例,据介绍,目前中石油用于华北地区的地下储气库工作能力为20亿立方米,加上唐山LNG项目的4亿立方米,合计总量仅为24亿立方米,即使全部用于北京调峰,也仅占北京市用气量的16%。实际上,此储气库服务于整个华北地区,其在华北地区调峰量中的占比仅为1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地下储气库设计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书记丁国峰指出,由于现有储气库无法满足冬季大规模调峰需求,只得被迫采用LNG、气田等调峰,并压减用户用气量,最终给上游气田开发和下游天然气销售均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天然气销量迅速增加,以气田和压减用户为主的被动调峰保供方式难以持续。

丁国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近两年,中石油为了保障平稳安全供气,每年都会压缩集团自身及部分化工用户近100亿立方米用量以保障城市燃气等不可中断用户的供气。尽管中石油总体的天然气供气能力相对富裕,但受调峰设施不足,保供能力欠缺的制约,仍然不能放手开发下游用户市场,因为每增加一个下游用户,中石油就多了一份保供责任。”

储气调峰能力亟待提升

“供用气不平衡,需要通过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整体的产业链配套,进口LNG一般建有储罐区,除了周转还能提供一定周期的储备功能。而长输管道的建设必须配套储气库建设,才能保障下游客户的稳定供应,城市燃气输配企业也需要建设小时调峰的设备,以克服客户的日用气不均衡性。但目前,产业链各环节调峰设施能力配套不足的现象很普遍。”新奥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有材料显示,由于缺乏完善的储气设施,2014年,中国LNG接收站的平均利用率只有55%。

在受访专家看来,储气库具有调峰、战略储备、提升管网输送效率等多种功能,是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其在削峰平谷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特别是随着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天然气贸易体系的建立,储气库将成为中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不断认识、发掘储气库的价值。目前人们大多考虑储气库的调峰价值,一些潜在价值很少被讨论,比如储气库对天然气市场和价格的潜在影响、储气库对保障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拥有欧洲最大天然气分销网络和储气能力的法国ENGIE集团中国区战略执行副总裁刘恒伟告诉记者。

据悉,法国ENGIE集团是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储气库运营商,有近60年的储气库设计、开发和运营经验,掌握枯竭油气藏、含水层、盐穴和内衬岩洞四类储气库核心技术。目前ENGIE在欧洲运营21个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总储气能力达122亿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我国储气库设施主要由中石油建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储气库建设起步晚、类型单一、规模小,仅为管道的辅助设施,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此之前,为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储气设施,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国家发改委在西气东输一线、陕京线、忠武线均配套核定了储备费用,主要用于建设储气库。“十二五”期间,由于国家财政对储气库建设的支持,中石油从2010年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建设储气库,目前已逐步构建了以储气库为主、LNG和气田调峰为辅的调峰体系。

据丁国生介绍,截至目前,中石油已建成储气库(群)10座,其中盐穴型1座、气藏型9座,设计总库容400亿方,工作气量175亿方,2015年已形成调峰工作气量55亿立方米,占中石油2015年销量的4.3%,占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2.8%。

而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和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需超过消费量的12%。而进口依存度超过50%的绝大部分国家,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占到天然气消费量的15%以上,捷克、奥地利等国更是达到30%左右。

国家发改委从2015年开始推出储气调峰设施专项建设基金,欲推进LNG应急调峰罐的建设,按规划罐容这些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增加十几亿方的应急调峰能力。与此同时,记者获悉,国家能源局在其正在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指导意见》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完善我国天然气城市应急储气调峰体系,加快完善环渤海、中南、长三角、东北等地区的储气库布局和建设,创新运营模式,到2020年形成地下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148亿立方米,并将具备条件的LNG接收站纳入国家天然气储备体系。

投资建库积极性受制约

遗憾的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储气库的财政支持并没有顺延到“十三五”,因此要在2020年实现国家能源局提出的“148亿立方米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规划目标,意味着我国需要在“十二五”末55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增加近100亿立方米有效工作储气量。在丁国生看来,在没有“十二五”时期财政支持力度的情况下,上述目标实现难度相当大。

从中石油目前正在进行的管道资产优化重组动作看,未来储气库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可能与管道脱离,实现储气库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较大挑战。而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也已显示出未来储气库与管道脱离的政策导向。办法明确指出,包括储气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资产在内的固定资产不纳入定价成本核定范围。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家发改委将会在年内另行出台专门针对储气库的相关政策文件,但在业内专家看来,政策的不确定性无疑将会对“十三五”期间储气库建设的推进产生巨大影响。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实现天然气季节性气价机制,储气库建设投资只能通过管道加以回收。如果将储气库作为独立的设施考虑投资回收和经营效益,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储气库建设对天然气业务整体效益的贡献将难以得到体现。”丁国生说。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储气库建设最需解决的就是价格机制问题。调峰气价对提升我国储气库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将产生关键作用。虽然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专门就建立天然气储备提出了建设目标,也详细规定了各方义务,但因至今我国并未推出调峰气价,地方政府普遍未见实质动作落地,企业更没有建设储备设施的积极性。目前,只有湖南今年上半年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推出了非居民用天然气季节性差价机制。

丁国生进一步指出,有了调峰气价,中石油建储气库不仅有压力,更有动力。“反之,中石油只有保供的压力,建库积极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其他有意投资参与储气库建设的企业或社会资本更是如此。”

据记者了解,2015年在修订价格目录时,经过反复论证,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决定对储气库的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不纳入政府定价目录。“目前国家发改委对价格管理实行的是权利清单制,调峰气价并不在发改委管理的权利清单里,这意味着调峰气价是完全市场化的,可由供需双方自行确定。”一位不愿具名的接近政策制定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事实上,在当前天然气门站价格仍受政府管制的情况下,市场普遍反映,上述所谓“完全市场化”的调峰气价实际上只是一道不可能推开的“玻璃门”。在上述人士看来,目前并不是没有储气价格机制,是有了价格机制,但受到体制制约并没有发挥出效果。

储气库开发有待市场化

国外储气库在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垂直一体化管理到独立市场化运营的过程,这与其庞大的市场容量、开放的市场环境、理顺的价格机制、健全的市场监管、专业化的市场主体等特定外部环境有直接关系。

据刘恒伟介绍,欧盟共有150个地下储气库项目,累计有效容量高达970亿方,涉及31家储气库运营公司,项目参与者通过第三方准入机制完全参与市场运作。

在丁国生看来,储气库业务成为天然气产业链中的独立环节,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天然气市场发展不断成熟、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不断健全,储气业务逐渐从管道公司中分离出来,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独立运营是未来发展主流。”

     “政府需尽快理顺储气环节的定价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储气设施,给予合理回报率与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引导,完善产业链配套。而在天然气改革未能完全市场化的过渡时期,理应给予储气库运营企业相应的政策性补贴。”新奥能源上述负责人说。

刘恒伟指出,我国可利用现有强大的社保基金力量,引导其投入到储气库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在当前各方缺乏投资积极性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推进我国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吕淼认为,我国应明确界定执行峰谷气价的气量,放开储气库入库和出库价格,利用储气库价格市场化,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公平准入。“如果难度较大,应首先执行调峰气量允许第三方准入政策。同时建立下游城市燃气的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季节性差价实现需求侧管理,合理引导终端市场用气需求。”

对于城市燃气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储气设施,“应采取独立的市场定价,不纳入城市燃气配气成本核定,以鼓励参与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吕淼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