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在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开展了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监审工作并撰写分析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初步制定了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天然气价格改革需要整个产业链体制改革的配套推进,否则可能出现诸多负面效应。据了解,目前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过数轮修改,涉及准入门槛设置等具体问题的配套细则也在制定中。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此前有一些讨论,改革会涉及利益的调整,所以存在一些争议,但基本的原则还是明确的,就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天然气价格从‘市场净回值法’走向市场化定价方法,政府从过去的制定门站价格走向制定中间管输配送价格。”相关行业协会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当前我国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和中游输配环节,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中。在保证国际长约和自己销售利益的情况下,“三桶油”天然不具备开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此外,当前管网管理体制复杂,从干线到用户终端,还包括省级管网、市管网和城市燃气管网等多个中间环节,有很大一部分用气成本都花在了管输费用上。
“天然气目前的价格改革重在完善机制,首先是中游实现管网独立。因为管网不独立,天然气市场化永远做不到。至于是成立一家还是多家独立管网公司,目前还未有定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
实现管网独立的第一步是实现财务独立。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对省内跨市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和市内短途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实施定期监审,在此基础上重新核定管输费用。将来用户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就是供求双方交易价格加上管输费。根据安迅思调研统计发现,各地的省级天然气管输价格不一,整体在0.15元/立方米至0.5元/立方米之间,且相当一部分省份在0.25元/立方米以上。当前相对于低廉的煤炭、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替代能源,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乐观,企业降本需求大的背景下,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发文,进一步降低省内管网管输费及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其他一些省份也在研究完善省级天然气管输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等。
“在短期上游气价无法调整的同时,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或可选择降低省网运输及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的方式。通过调研统计发现,除了降低省级管网管输价格外,目前在非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中,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压缩空间。”安迅思分析师韩小庆称。 来源: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