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国石油(60185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龙德在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表示,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15年8月获得中石油批复,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以满足2018年俄罗斯原油增供1500万吨/年的需要。
据中新网报道,作为中国四大国际能源战略通道之一的中俄一线原油管道已于2011年投入运行,截至9月15日,该管道已安全平稳运行1719天,累计输送俄罗斯原油7247万吨。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孙龙德称东线管道已步入建设阶段,俄罗斯将从2019年起开始向中国供气,年供气量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期为30年。而西线管道仍需进一步商谈。
2014年11月,中俄双方就西线管道项目签署了框架协议。若西线管道建成,俄罗斯每年可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天然气。
此外,孙龙德还表示,2014年以来,中国石油企业与俄罗斯在上游板块方面的合作项目均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包括万科油田、鲁斯科耶油气田、尤鲁勃切诺—托霍姆油气田等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项目。他希望,中俄双方能够积极探索创新在低油价情况下的合作模式。
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和中国经济放缓,中俄天然气合作已经不如之前设想得那么顺利。
据路透社报道,8月26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第一次公开承认,把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时间由之前宣布的2019年再延后两年。Gazprom公司发言人称,延迟两年后供应完全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去年签订的合同,俄罗斯与中国签订的天然气合同,价值4000亿美元,并规定天然气价格将与一篮子石油产品基准挂钩。但合同签订后,国际油价已经下跌超过50%。Gazprom总监帕维尔·奥德若夫(Pavel Oderov)称,“我们在这份合约上表现出高风险偏好,没有设想这样的情形。”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天然气则存在增速放缓问题。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7.4%,是近10年来同比增速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而发改委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天然气产量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天然气消费量906亿立方米,增长2.1%。 来源:和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