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创新技术 » 正文

安徽:创新引领产业能级跃升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13  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2608
  新科技提升企业发展效能

  近日,记者走进阜阳市颍泉经开区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机器高效运转,一条条薄如蝉翼的纳米晶软磁薄带被生产出来。

  “最近我们都在满负荷生产赶制订单,产品主要是应用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领域。”该公司董事长邓毕力对记者说,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的超薄超宽纳米晶和新型超薄非晶带材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018年,邓毕力带领人才团队和可稳定量产的高性能纳米晶带材生产技术来到阜阳市颍泉经开区,用了不到三年时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和应用难题。

  “公司每年超过20%的销售收入投向研发,先后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招引20多名专业人才,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研发。”邓毕力说,现在公司掌握了材料成分研制、材料制备及后处理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经过了两轮扩产,目前已经具备年产3000吨超薄纳米晶带材的生产能力,带动了下游元器件及终端应用产业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安徽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坚持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推动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仪器设备、科技项目、成果奖励等向企业倾斜,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5272家、居全国第8位。

  “别看它个头小,能量却不小。用它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寿命长等优势。”在六安市金安经济开发区,安徽格恩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水清指着展厅里的激光外延片说,公司专注于氮化镓激光芯片、高效率紫外芯片、车用大功率照明芯片等生产,产品应用在激光投影与显示、汽车显示与照明、杀菌消毒、健康医疗、3D打印等领域。

  “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实现了高端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国产化,解决国内应用端芯片依赖进口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国内高端化合物半导体芯片产业不断做优做强。”李水清表示。

  “集聚区”积聚产业升级势能

  位于中国(蚌埠)传感谷的希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一个个黑色的小方块在工人手中键合、裁切、打标……“这是磁性传感器,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公司负责人王建国说。

  中国(蚌埠)传感谷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与合肥“声谷”、芜湖“视谷”并称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据蚌埠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闻建忠介绍,传感谷紧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围绕MEMS晶圆制造能力构筑核心优势、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传感器产业集群。

  “我们拥有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芯动联科、希磁科技等一批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制造的科研院所和企业。”闻建忠说,目前,园区依托现有产业资源禀赋,抱团发展,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致力于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蚌埠市是安徽省传统老工业基地。从2021年开始,蚌埠市明确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生物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能级跃升。该市出台了《关于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项目建设、园区配套、金融支持、人才引育、成果转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支持,力争到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800亿元。

  安徽省大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突破短板领域,做大做强优势领域,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2022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占工业总产值的41.6%。

  安徽贝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太和县一家专注于治疗艾滋病、乙肝、新冠等抗病毒药物领域的化学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通过对原料药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淘汰耗能高、排放不达标、工艺落后的生产设备,积极采用‘三合一’、螺杆真空泵等生产效率高和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积极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贝克制药公司董事长王志邦说。

  近年来,太和县聚焦土地、科技、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现代医药产业发展,引进、培育医药企业598家,其中规上企业91家。形成了以制剂和化学原料药为主体,以现代中药、药用辅料包材、医药物流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全循环”激发绿色发展动能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秸秆、厨余垃圾、粪污经过净化、提纯、液态后,“重获新生”成为绿色清洁能源。目前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每天“吞”入800吨废弃物、“吐”出约3.5万立方米天然气和400吨有机肥。

  阜南县推动农业有机废弃物全利用、县域利用全覆盖、复合利用全循环“三全”利用模式,在全县建立8个生物天然气生产站,建设1个中心站,铺设270公里主干管网,统筹调度8个站点生产的生物天然气。目前,该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6%。

  “该项目以多维可控生物天然气技术体系为主体,以整县域全量化处理模式为支撑,有效解决了农业废弃物处理、天然气输送、有机肥供应等难题,探索出了全域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处理模式。” 林海生态公司总经理助理郭中伟说。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由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向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重转变,由以减污为主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由以环境保护为主向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转变。

  位于界首市的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演绎着一场化学魔法:“吃”进废旧铅蓄电池,“吐”出制造铅蓄电池所需的材料。1吨重的废旧铅蓄电池,经过多道工序,可生产出630公斤再生铅、100公斤硫酸、70公斤聚丙烯塑料等,全流程绿色无污染,主材料铅的综合回收率达99.3%。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武钧告诉记者,通过集中处理利用,有效减少了散落在各地蓄电池产生的面源污染。同时通过将生产中产生的废酸、废气、废水、废渣集中回用,生产副产品,实现了资源可循环利用。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