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前沿 » 政策标准 » 正文

如何用好政策与市场之手高效发展天然气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浏览次数:1156
     北京的蓝天如果仅仅靠风,是不能长久的。作为治霾“良方”——天然气,去年我国消费增量不足百亿,仅67亿立方米,为10年来的低点;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增速降为3.7%,达到历史低点,远低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300亿立方米的目标。
     如何激活天然气市场,切实发挥天然气优质能源的作用,《石油商报》记者问诊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副院长钱兴坤。他认为,我国天然气未来的发展水平,将主要取决于政策制定与商业模式。
     价改拉动需求,效果已然初显
     “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管理环节、决定机制、价格结构等一系列改革。价格管理环节从管出厂价格到管门站价格,价格决定机制从成本加成到与替代能源挂钩,从调整价格水平转向调整价格结构,实行对终端价格的分类管理。
     回看2015年的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延续低迷态势,生产企业压减产量,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天然气价改不能不说是过去一年的亮点,4月初和11月下旬,天然气价格改革如期实现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格大幅下调。用钱兴坤的话说,改革抓住了全球油气资源供应严重过剩、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的有利时机,给陷入疲软的国内天然气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对提升天然气需求效果初显。
     钱兴坤对比了这样两个数据,去年二季度受宏观形势低迷影响,消费量同比下降0.5%;三季度受行业降价促销影响,发电和工业用气需求增加,消费增速回升至1.6%。同样是淡季消费,价格政策对拉动天然气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城市燃气和发电用气成为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受降价促销和国家下调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政策影响,江苏等地燃气电厂用气量同比有较大增幅。同时北京东北热电中心、无锡蓝天热电、达州热电、太原东山热电等项目投产,拉动发电用气增加。
     今年初,华北地区曾发生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可能大家还记忆犹新。主要原因是受到寒潮侵袭,同时非居民用气价格下调和企业降价促销策略,也对一二月份用气需求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一二月份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分别超过17%和13%。
     钱兴坤告诉记者,对于非居民天然气门站价格大幅下调产生的拉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市场数据验证。北方地区采暖季即将结束,城市燃气、发电用气、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等将成为市场的主力,届时将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调价对市场的影响。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终端定价机制尚不健全,价格传导滞后,中间配售气环节还可能会截留上游企业对下游用户的让利,导致大量的利益留在中间环节末端。上游企业的价格上涨很快传导到终端用户,但降价的传导则很慢、甚至较少。
     “削峰填谷”难度大,多措并举解困局
     冬季天然气短时供应紧张、生产供应企业保供压力大的局面,近年来虽见好转,但今年1月的极寒天气,再次拉出这个话题。
     钱兴坤告诉记者,为应对消费量冬季高峰,通常采用气田强采和管道加压以及储气库注采等方法增加供应量,长期依靠气田调峰必然会导致气田出水加大、出砂加剧、产气量递减加快等问题,严重影响气田的生命周期。而淡季的限产与闲置也是一种浪费。因此保供的责任与相关的机制健全应同步。
     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季节峰谷差矛盾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天然气消费峰谷差高达10∶1,也就是冬季高峰用气是夏季低点的10倍,保供的形势与难度可想而知。
     “削峰填谷”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储气库。但我国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储气库能力远滞后于调峰需求。为此,钱兴坤建议,国家可考虑出资建设储气库,带动地方政府、民间资本甚至外国资本,最终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的储气市场。
     其次,保供责任细化,激活天然气供应全产业链各主体的积极性。我国目前天然气保供主要依赖上游供应企业,天然气供应的全产业链应该包括上游生产企业、中游运输企业、下游城市燃气企业。上游生产企业应主要承担季度性的保供责任;而以天为单位的短期调节,城市燃气企业也应承担起责任。
     第三是价格机制引导。比如在销售旺季,也就是冬季,在保证居民采暖用气的基础上,适当调高其他用气价格,抑制需求;同时,对供应企业使用价格激励。已建成的储气库运维投入大,“垫底气”成本难落实,供应企业成本压力严重。钱兴坤建议,可以考虑单独核算储气服务费、引入调峰气价,创新储气库运营模式。
     第四就是LNG进口。我国LNG接收能力富裕,第三方准入应快速推进。
     发展的关键在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
     钱兴坤认为,我国天然气未来发展,将主要取决于政策制定与商业模式。现阶段来看,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尚未成熟,电能本身仍然主要依靠煤炭发电,并不清洁。目前来看,能够担当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治理重任的,非天然气莫属。因此,至少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市场尚未取得突破前,天然气将在我国能源清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研院的研究预计,在当前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背景之下,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更为严格的高污染燃料限制、污染物排放限制及碳减排机制等环保政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天然气产业将会得到高速发展,“十三五”期间需求有望达到3400亿~360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可达到13.5%左右,这也是“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目标。但是,如果没有政策的强力推动,特别是天然气的清洁高效特点没有得到充分认可,预计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达3000亿~3200亿立方米,届时考虑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发展以及最近几年与国外签订的长期进口合同等因素,国内的天然气市场将出现供应宽松的局面。
     钱兴坤告诉记者,天然气发展主要方向在“煤改气”及“油改气”,其中煤改气凸显多重优势。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散煤使用,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增加天然气供应。国家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也特别提到,散煤是雾霾形成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吨散煤燃烧的排放相当于5到10吨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逐步淘汰小燃煤锅炉,加快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等重点区域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钱兴坤建议,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并落实到位。加快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并将其从沿海向内陆城市推广,在大中城市设立“无燃煤区”。
     去年7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运行,这是天然气价格从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可创造交易更加灵活、品类更加多样的天然气采购市场,增强天然气市场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对外大力促进我国争夺国际天然气定价权,对内实质性地影响我国能源行业改革。
     钱兴坤预计,在当前价格的前提下,2016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050亿立方米,增长7.3%。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达到6.4%。价格下调和环保趋严是天然气需求增速回升的主因,2016年所有用气部门恢复正增长。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技术前沿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一周资讯排行
图文推荐